当前位置: 首页 稿库 正文

都市夜归人-每个人都在用力活着,用它自己的方式-20200927

小编 |

部分文案来源:茹茹萍/湘楚雁丽

 

眼看着九月份就要过去了。有很多人都说,九月份是每年的适应月,伴随着假期的结束,工作和学习状态的重新回归,有很多人结束了假期的生活方式,开始用这一个月去寻找新的方式来好好适应新的状态。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月里,你的生活方式步入正轨了吗?有没有在调整生活状态的时候发生什么趣事呢?欢迎在FM.520电台官网评论区给羽弦留言。

 

其实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你不能要求别人按照你的状态来生活,而别人的生活状态如果与你不同,也不需要去进行比较或者强制性让自己进行改变,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最近羽弦所在的这栋寝室楼的同学们因为一点点小事吵了起来。大概就是关于洗澡如何排队而发生的口角,本来是很小的事情,却因为一些过激的做法导致了几乎整栋楼都参与了进来的争吵。归根结底是因为大家的生活方式不同,又不能包容他人的生活方式,总觉得像自己这样活着才是最好的。

其实,羽弦和我的室友也有着各自非常不同的生活方式,但同一个屋檐下,“包容”往往是最好的相处模式,尽可能的做好自己,不随便改变也不打扰到他人。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比喻句,每个人在这个大千世界当中,就好像包裹着一层水膜,它把你和空气完全隔开,又使你相融在这个社会当中。

 

我还见过这样一类人,总觉得自己活的很不好。看到别人早上起来背英语,她也要学习这个习惯;看到别人晚上熬夜写论文,她也要熬夜坐在电脑面前;看到有些人看上去没有好好生活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她又开始质疑起生活来。我想,既然是自己长久习惯而保存下来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你不肯选择信任它呢?

 

最近的感触就是:每个人都在用力活着,用他自己的方式。或许你很羡慕他的生活状态,又或许你看不到他努力的方式。你无须弄懂他全部的故事,也不要妄加判断指责。你只要知道你在努力的同时,有很多人也同祥在努力,你永远不是孤身一人。

我有一个很传奇的同学,他基本不逃课,还能一周打三份工。 传奇的地方在于,他其中的一份工作会占据他大量时间,他从下午4点出门,可以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4点回来,有时候甚至可以工作十几个小时。在其他空余时间里,他也会去餐厅打工。我一度怀疑我身边的这个人是不是地球人。因为在我看来,地球人是需要一定的睡眠和休息时间的,然而他似乎是个例外。对于他这样的生活作息,我们一堆朋友基本都保持一个态度:太拼命了,这简直是在透支青春,我们都劝他多休息。

 

后来我们发现,这样的劝阻跟你去劝说一个熬夜好多年的人不要熬夜一样无力。认识的一个女神,在没有毕业之前一副女强人的态势,考研、社团活动、晚会主持,哪儿都有她的身影。追她的人很多,不乏优秀的,只是她自己说着不想要那么快就稳定下来,然后她却突然结了婚,比我们任何人都早。我们几个聚会的时候,有一次说到曾经她那么拼,现在放弃了那些重新生活会不会觉得可惜。她说了一句很玄乎的话:“其实这就是属于我的人生, 度过一个很苦逼很奋斗的青春,然后突然发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如果我那时候没那么过,或许我也不会知道我想要什么。”

 

朋友前两天在凌晨4点给我发来微信,跟我说起自己最近的苦逼,遇到了神工作,让他改再改,连上今天他已经好几天没有好好睡觉了。屏幕另一边的我突然很想说,如果他想要的东西少点儿,是不是就不会这么累?

然而我忍住了,因为对于他来说,他现在的状态就是他的生活方式,他自己一定有自己的想法,我没理由也没必要去说什么。

 

我突然想,我们所谓的存在的方式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

到了某个时刻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也许现在就是这个时刻,会发现生命中的人都开始有了各自的轨迹。有的突然结了婚;有的读起了博士;有的进了银行,开始在微博上吐槽起自己的职场生活;有的则依旧在旅行。学会计的最后做起了生意,学管理的最后进了银行,说着不想结婚的人第一个结了婚。

他们都是我很要好的朋友,然而我们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不可能永远都是一起上课-一起下课,一起在同一个地方生活,至少保持着相似的生活频率,然而最后我们都走向了各自的生活轨迹。

 

我曾经也因为朋友有比我更好的家庭、更好的生活而苦恼不已。我曾经也因为他人生活中闪闪发光的那些而迷失了自己想要的。现在的我觉得,其实没有必要羡慕他们。因为他们有他们想要的,我有我自己想要的。总有人比我学历高,总有人比我去的地方多,总有人过得比我光鲜,这些都和我没关系。能知道自己想要的不容易,没必要为了那些所谓的标签改变自己。

 

作家茹茹萍在一篇散文中写过这样的一段话:曾经有记者采访我时问我最喜欢什么植物,或者觉得自己最像什么植物。

“可能是某种生长缓慢的树吧,需要自然的空间,伸枝开花,需要漫长的时间,安静生长。”是啊,如果真能活得如天地间一棵自在的树,那也是实现了人生的一大理想。

 

曾经茹茹萍回到乡村度过了一段生活,大家会惯性地以为,回到乡野,就像是归隐了。

不过于我们而言,这真算不上是归隐吧。我们眼里真正的归隐,是“大隐隐于市”,需要极其强大的内心。我的修炼还是不够的,只是想给自己换个生活环境或换种生活方式,充其量只是搬了个家,只不过这次离城市远了些而已。

 

回到乡下的日子并不悠闲。乡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这里的人也如同城里人有着每天都忙不完的事情,只不过节奏慢了许多。有人说乡下的生活步调是缓慢的,但我想慢生活是有别于低效率的。确切来说,慢生活是在时间和金钱都相对充裕的情况下,放慢速度跑,这里的“慢”是主动带给自己的一种享受方式。

创业是没有上下班和双休日的。一方面我本身就是闲不下来的人,一方面我做的又是自己喜欢的事,所以我的生活节奏完全是与乡野脱轨的。

 

有些人是排斥按照时间表生活的,但如果是自己给自己安排的时间表呢?这只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时间表,如果没有突发事件我们都尽可能跟着时间表来。毕竟我还是深信自控才会自由,跟着时间表走是为了有更多自由的时间自我支配。

 

提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一天做好多件事的满足感、一个人过两辈子的期待感……看似平静的乡野生活,我们过得却是波涛汹涌。

所以,乡野是被我们选择的,是我们为了更接近理想生活而选择的。

不用把时间浪费在交通上,不用周旋于无效社交,我们得以尽可能节约出更多的时间来做真正想做的事情,而这也是我和黑土当下认为的人生意义。

 

其实你会发现,无论别人怎样,也不用去管别人怎样,我们都在按自己的方式活着,也许看起来很有意义,也许看起来毫无意义;也许看起来过得很安稳,也许看起来过得不靠谱儿;也许你和我一样写着没人看的书,去没人知道的地方;也许你在喜欢一个不可能在一起的人, 为了他做很 多别人看起来不值得的事;也许你因为喜欢旅行而被别人贴上富二代的标签,也许你因为感情而放弃工作被别人贴上白痴的标签;然而这都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既然已经走了,就不要再去打听这条路会走多久了,也当然无需知道别人的路需要怎么走,更不要在乎别人给你贴的标签是什么。

 

请仔细体会:昼夜交替,四季更迭,那些日复一日、平淡如水的日子,其实都别有意味。

 

诗人海桑说:小羊咩咩,从不因为有狼的嚎叫,而减少对青草的热爱。

小猪在稀泥里打滚,也不为讨人欢心,而改变自己的模样。

鱼儿不羡慕兔子在岸上蹦跳,它只是喜欢水。

大象也不想学鸟儿飞到树上,它有长长的鼻子,够得到天堂的树叶。

它们自由自在,只按照自己的方式存在。

庞大的不傲慢,微小的不自卑。

他们各自做着自己最合适的事情,生老病死,不慌不忙,不贪求多余的东西。

他们只在世上度过命定的时光,然后离开,最后变成世间依然存在的东西。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你改变不了一座山的轮廓,改变不了一只鸟的飞翔轨迹,改变不了河水流淌的速度,所以只是观察它,发现它的美就够了。

这世上的万物或圆满或残缺,你无法改变,也无需改变,万物都按照着自己的生存方式活着,自由自在。

 

当我懂得了这些,终于明白:能按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生活,便是人生之大幸。

生活里,幸不幸福,就看你对生活的热爱和宽容的程度。生活,最重要的方式是适合自己。不仰慕他人怎么样?只关乎自己怎么活?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然而,无论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必须建立在自身能力之上。有一句话叫,别去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人生路上独特的风景。别人吃山珍海味,暴殄天物,那是一种生活。

 

其实,红酒不一定非要夜晚和玫瑰来衬托。

公主也不一定非要嫁给王子,骑士也蛮不错。

为何要看到他人的生活方式然后衡量自己的呢?

自由、舒心不是最重要吗?

 

下雨了,你有伞,可以与爱人撑伞走过;而没伞的人呢?何不躲在公交站台下,赏雨观景,然后庆幸自己赶上了回家的末班车。

而我们之所以努力生活,不过是在追寻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罢了。

愿我的小伙伴们的每一个当下都是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中国校园之声,青春的声音,我们一起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