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稿库 正文

人物趣谈-华晨宇-20200519

小编 |

2013年6月,华晨宇被贴着“火星弟弟”的标签,从《快乐男生》走向大众视野。一首《癌》,让他徘徊于特立独行和哗众取宠之间。

转眼6年多过去了,仍然许多人称呼他“火星弟弟”,仍有许多人质疑他别具一格的唱作风格,但谁也不能否认,他的音乐作品在专业领域和社会意义上所具有的存在感。

不排斥标签,不安于标签。创造一个标签,撕去一个标签。这就是华晨宇。

我能接受这个社会上所有的东西,我可以理解这个社会上所有的因果关系,但不代表我要置身其中。在从众与独特之间,他活得清醒。

1.别人不理解我没关系,我理解别人的不理解。

2013年,戴着黑框眼镜、穿着朴素白T恤的华晨宇,在《快乐男声》的海选舞台上,坐在钢琴旁自弹自唱了一首《无字歌》。

这首歌没有填词,曲调怪诞迷离,大多数评委难以理解他要表达什么,蔡国庆甚至一度叫停了他的表演。好在尚雯婕的赏识和第二首演唱获得的一致认可,让他顺利晋级。

几年后,在《歌手2018》第10期的舞台上,他赤着脚,一袭黑袍,再次坐在钢琴旁自弹自唱。崔健的《假行僧》,在他的改编下宛如一朵妖冶的花,静静绽放在空寂的夜。

而其中最令人惊心动魂的,不是那些广为流传的歌词,而是他在间奏中随性而弹的杂乱音符,他的挣扎,他的嘶吼。

2020年元旦刚过,华晨宇孤身一人,从北京搭上经济舱来到长沙,风尘仆仆地走进湖南广电大楼。时隔2年,再度返回《歌手》舞台,是他始料未及的。

第1期的舞台竞演,他连演出服都来不及找,乐队也没时间设计,只能穿着赶飞机的简单工装,匆匆和了一下伴奏音乐就上了台。但那一晚,每个人都记住了那个清隽、执拗、眼眶微微泛红却饱含坚定的摸光少年。

从第2期开始,他便开始在这个舞台,上展现属于自己的音乐,向听众们诠释“2020年的华晨宇”。

从《斗牛》到《神树》《降临》,再到《新世界》《好想爱这个世界啊》 《疯人院》 ,他的演绎思路清晰而明确。从悲悯万物谈到孤独人生,宛如一首波澜壮阔的史诗。

即使在小场地云录制期间,他也在局限性中创造出不一样的色彩:一首为病人创造希望的《你要相信这不是最后一天》。一首不插电、只靠一个吉他伴奏的代号改编版《荒野魂斗罗》。一首用情至深、一镜到底,为“巷子里的人”送去祝福的《我们》。

所有束缚他的事物,反而发掘了他的另一面色彩。

2.从2017年到2019年,华晨宇做了三季《明日之子》的评委。很多人质疑他年纪轻轻,没有做评委的资历。

但从让“万能和弦4536251″出圈,到强调一首歌里曲大于词,再到告诫不懂乐理的选手标榜”原创”会误导观众。他每一次与众不同的发声,都引发了人们对音乐本身的关注和讨论。

而三季以来,他始终一以贯之、反复强调的,却不是音乐相关,而是一个最普世的品德:善良。

一次比赛中,某位选手说:“我平时说话都比较直接,有时候还蛮招黑的。”向他询问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

他说:“被黑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就是我在参加比赛的时候,也是会被黑的,不用圆滑,不要这样,你自己想的什么东西,就直接说。”但是一个前提是,你说出来东西一定要建立在一个善良的基础上。

他熟悉规则,遵循规则,超越规则。在不同的情境中,他有不同的坚守。

还记得在《明日之子3》中,某位选手在规定的曲目中自己填词演唱,引发了他和宋丹丹的争执。

宋丹丹认为这个选手违反了比赛规则,因为规则中没有写明可以填词,这对其他选手是不公平的。

华晨宇则认为,音乐是无限大的,它不是一一个固定的东西,它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它。

他用孩子般的语气跟宋丹丹打闹,但这看似儿戏的玩笑之中,有他的倔强和认真。在重重规则中,他始终守住了那个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在音乐中追寻最自由的我。

3.在音乐世界中,他自认只是个乐器,在一首歌中不是去驾驭,而是去融入;在现实世界中,他将自己越放越低,他认为这样能看到更多不一样的东西。

他从不谈初心,他说:“(倘若)我每天要思考,我要如何才能够保持初心的话,那就证明我已经没有初心了。

他认为许愿是最没用的东西,想到了就应该去做,空做白日梦毫无意义。

在桎梏中尽力燃烧自己的形状,坚守那片刻自由,从开始到永久,这就是华晨宇。

                           

中国校园之声,青春的声音,我们一起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