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稿库 正文

睡前书单-《无人生还》-20200627

小编 |

十个素不相识、身份各异的人受邀前往德文郡海岸边一座孤岛上的豪宅。客人到齐后,主人却没有出现。

当晚,一个神秘的声音发出指控,分别说出每个人心中罪恶的秘密。接着,一位客人离奇死亡。暴风雨让小岛与世隔绝,《十个小士兵》——这首古老的童谣成了死亡咒语。如同歌谣中预言 的,客人一个接一个死去……杀人游戏结束后,竟无一人生还!

“十个小兵人,外出去吃饭。一个被呛死,还剩九个人。九个小兵人,熬夜熬得深。一个睡过头,还剩八个人。八个小兵人,动身去德文。一个要留下,还剩七个人……”这首英国的古老童谣成了贯穿小说的线索。十个被害者先后像歌谣中描述的那样死去,使之带有谶语的色彩。它使这小说的文字冷飕飕的。你的耳旁似乎总有一个呓语式的童声,它在轻轻吟咏这歌谣,那漫不经心的声调中带着一丝死亡的气息,犹如在童真的面庞上忽然出现嗜血的表情一般,让人在极端的对比中感到无形的恐惧。

无人生还》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抑或说《无人生还》缘何如此经典。在我看来就是下面的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暴风雪山庄模式。(亦即孤岛杀人模式)。此种模式,许多人聚集在一处相对封闭的环境,因为某些原因于外界阻隔,而此时连环命案开始。凶手就在自己身边而自己却苦而不知,不知道该相信谁不知道该独处还是群聚。气氛上以及心理上的压力,估计也是许多朋友们对孤岛杀人模式钟情的原因之一吧。而孤岛杀人模式配合各种诡计的使用,例如密室杀人,童谣模仿杀人,无头尸等等等等……就会变得华丽异常。于微小的空间内施展迅雷不及掩耳的华丽招式以及凶手就在我们中间的压迫感,是孤岛山庄杀人模式的最大魅力。也是其中最经典甚至具有开创地位(其实在《无人生还》之前也有孤岛杀人,但是影响很小)的,莫过于《无人生还

第二,童谣的运用。《无人生还》又称《童谣谋杀案》,一段简单的童谣,给那9个人带来多大的心理压力……让他们茶饭不思魂不守舍甚至最终精神恍惚走上绞架。童谣在制 造气氛上的功能绝对不容小觑。身边一个一个人都依照童谣的描绘而死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轮到自己了……而童谣的作用,又绝不仅仅与此。后世经典的童谣作品数不胜数,而童谣杀人渐渐成为一种华丽的诡计形式。

第三,《无人生还》自身的特点。10个人到来,10个人死去,最后一个死去的不是凶手 ,这简直就是不可能犯罪。凶手如何才能做到这点,要对心理人性把握的恰如其分。推理小说中的凶手的确把握的相当准确,而料到了应该发生的所有事情,这的确是非常了不起的。而这个特殊的构思又成为了史上绝无仅有的经典。《无人生还》本身在心理犯罪及社会性上的造诣,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时代。这是很了不起的一方面。

无人生还》是一部“天上的推理小说”,并不断影响着后世推理小说的创作。可以说 当今日本新本格的一批作家,虽然他们最崇拜的是奎因,卡尔,而他们最喜欢的作品,很 多人都会回答:《无人生还》。这,就是这部《无人生还》这颗恒星最大的魅力。

初读《无人生还》,显然是一部可以令人为之惊奇的作品。作为“孤岛模式”的开山之作,十个素不相识的人来到一座孤岛,然后一个个死掉,最后竟一个不剩。这谜题几乎无解,所以当谜底揭开,又怎能不令人惊奇?

但事实上,除了布局的精巧、谜题的难解与结局的意外性,《无人生还》显然还有其他意义。也正是这份意义,才使得作品有必要被反复阅读,直至奉为经典。一如既往地,阿婆在设计罪案的同时,也在试图阐释所谓“罪”的意义,这一点在《无人生还》里达到了某种极限——借人物之手,阿婆实际上是对那些“法律之外”的罪,进行了一次清算。

阿婆十分擅长描绘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在并不出名的作品《葬礼之后》中,阿婆营造了一个看似日常,实则诡异的氛围。而众人漫不经心的谈话竟成为杀意的导火索,堪称经典。而在《无人生还》里,这种“杀意的蛰伏”,则是以一次充满戏剧感的“隔空审判”完成的——十位海岛的外来者聚集一堂,却听见不知何处传来有关自己“罪行”的描述。

这个经典的场景,几乎暗示了接下来一系列杀戮的动机。“有人”,要代上帝之名,对众人进行审判。而这十个人,又恰恰是或刻意,或意外地逃离了法律审判的犯罪者。在这法外之地,他们将要经受的,是更加残酷的拷问——在法外之地,连正义也不受到局限。

故事的结局如书名所显示的,没人可以离开这“法外之地”。这颇有些“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味道。其实犯罪本就是作茧自缚,当邪念在心头闪过,倘若不用尽全身力气,便很容易堕入牢笼之中,无从脱逃。

                           

中国校园之声,青春的声音,我们一起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