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稿库 正文

都市夜归人-像夏日清风一样呼吸新鲜-20200816

杨皓宇 |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仅仅是写给别人看,也同样是给自我的一个提醒。先来聊聊为啥要写这个题目——年轻人,你要敢于尝试。并不是说现在的年轻人们都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了。每个群体都有着各式各样的人,都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所以这话更多是说给许多和我一样,希望在自己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的人。

我很多时间观察到,许多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们,平日里说得很多一句话是,“这么麻烦啊,算了不要弄了。”其实这就是一种生活态度,无关好坏。有的人喜欢简单直接的生活,对于那些复杂的东西,尤其是新出的科技或者物联网的事物,不是很感兴趣,不愿去接触和学习。但也有的人天生折腾,能够追求折腾,越是黑科技越要搞一搞。从这两件事来看,没有对与错,但是我觉得从事件背后折射的,却是两种不同的观念。

我之所以希望我们这代人要敢于尝试,是因为时代的发展太快了。你很难跟上这个时代的节奏。我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这个软件不会,那个设备弄不来。虽说这个和专业有点关系,但如果你不去学习不去了解,早晚你的不会,将会被时代抛弃。

敢于尝试新鲜的事物,不仅仅是物质的,还有自我的挑战。尝试自己不知道的领域和专业,接触别人的课程和工作;尝试去体验没试过的运动,射箭,滑雪;尝试走没走过的路。我觉得这样的尝试过后,至少你不会迷茫。很多人渺茫的原因是因为不知道怎么选择,而不知道怎么选择是因为没试过不知道好坏。那为什么不去试试呢,就算试错了,地球会停转吗?

在成本最低的时间段里,可以做的事情是很多的,当时间转移成家立业了,才是真正束缚自己的时候。尝试的同时,少抱怨。“为什么要作死?”,“为什么不走那条路。”,“明明这样做可以解决,为啥要换种方式。”在不赶时间的情况下,去探索下又何尝不可呢?你所不知道的地方,就算是坑,为什么不踩一踩呢?谁能躲避所有的坑让自己的人生一帆风顺呢?不去尝试的结果就是固步自封。原来还有这功能啊,原来还可以这样做啊。这样的话还要再说几次呢?

我觉得有个习惯特别有意思,就是到手后把说明书看个仔细。我记得有人提问,如何提升单反的摄影技能,网友的答案是把说明仔细阅读一遍,摄影水平至少能提高几个等级。有多少人背着长枪大炮开着自动模式。仔细阅读说明书能让你发现物品的隐藏功能,这些都是你在表面上不一定看得到的。很多人是并不是所谓的喜欢简单生活,只是单纯的因为懒而找的借口。

想要过上不一样的生活,先让自己更勇于去尝试一些,之后才能看到世界的精彩。

闺蜜M上个月跟我抱怨说给父母买了吸尘器,却遭到父母的责备。

“本想着父母年纪大了,买个吸尘器打扫起来会方便很多,明明是好事一桩,却招来诸多抱怨,不是嫌吸尘器声音大,就是说吸尘器把灰尘吹得到处都是,卧室装空调也有话讲,担心空调费电,又说对身体不好,自己买一个新桌子代替用了十几年的桌子,居然还和我吵了一架。”

父母思想守旧,不愿改变,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其实这也反应我们国民对于生活的一种追求状态。

大多数人都是追求一种安逸的现状,对于一些新鲜的食物总是一开始就带着一种抵触的心理,守着自己面前的一块土地,就觉得安然无忧。

心理学说,人有路径依赖:一旦做了某种选择,就会习惯性地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轻易不肯回头,这种心理限制了人接受新东西的能力,让人变得保守、固执、狭隘。

而事实上,那些曾经讥笑蒸汽机的达官显贵,后来都放弃了马车。那些曾视互联网为洪水猛兽的专家教授,现在都已离不开它。那些不肯学习用电脑的人,现在连前台收银的活都干不了。

世界的发展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抵制的态度往往不但没用,还会让自己陷入困境。/既然改变已经发生,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早早适应它,好好利用它。

我们现在可能不觉得,但十年后被社会淘汰的,也许就是现在不会用智能手机、不敢在微信绑定信用卡、不知道如何在网上学习课程、不了解行业新科技的人。

你一再地拒绝这世界,世界最后可能就抛弃了你。

我对新鲜事物一开始就是害怕的,我害怕熟悉的人会突然离开,我害怕会被丢进一个尴尬的陌生圈,我害怕所有不自然的微笑,我害怕那种未知的恐惧。

所以我在渴望新鲜感的同时同样喜欢怀旧。

有人说,其实这只是事实的一半,更贴近现实的,是我们一面喜新厌旧,讨厌一成不变,另一方面却在不断的怀旧。未来往往伴随着刺激和风险,而过去,则意味着安全。

我们总是会去听那一首我们能唱的很好的歌,我们总是会去怀念曾经美好但早已离我们很远的人,我们可能安于现状,不愿意去接纳甚至抵触新的环境。

其实啊,这些都是正常的。我们总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能找到一丁点儿自信,可我们在自己不擅长的方面一直都是自卑的,一直坚信自己能够挑战无数种可能,却又在一开始就否定自己。

我一直羡慕那种敢去尝试、敢去疯狂、敢去折腾的人,他能活出100种人的活法,在他身上能清楚地看到青春张扬的印记,那种阳光能直接照到我的心间。

很可惜,我一直都不是这样的人。

我的朋友总是同类人,要么性格相似,要么兴趣相投。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这种倒是很少遇到。

我常常会被优秀的人所吸引,但又觉得他们优秀的难以接近,和他们说话时,我似乎都缺少一点勇气。总是把自己看得很轻,却不知自己同样也在吸引着别人。

能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但也只是觉得很平淡,并不会以此为傲,有些事自己本就可以做的更好,直到做完了,才发现原来自己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不堪。

像总是爱预估未来,尽可能地规避风险,只是为了在新鲜事物面前,新朋友面前,能更好的做自己。

心理学将这称为回避型人格,将回避型人格障碍定为一种社交抑制、自我感觉能力不足和对负性评价极其敏感的心理行为模式。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表现往往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对于新鲜事物,我们总是缺少一份勇气,一份敢去尝试,敢去迈出第一步的勇气,我们总是缺少一份坦然,尽可能接纳自己的不足,并能给自己足够的耐心。我们总是缺少一份自信,一份我一定可以的坚定。

其实你有没有发现?你觉得你可以,后来你真的就可以,这是一个过程,可能很漫长,也可能很辛苦,可能会占用你很多的休息时间,但当你真的做到了,那种感受好像还不错诶。

有些人会说,他不折腾不就完了。我跟你说,

 

不要觉得不失败就是好的,那才是最可悲的。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花盆效应”。人在舒服的“花盆”中待久了,自然而然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不会去突破,不会去冒风险。

 

当你对现状心满意足,一天又一天做着同样的事情,不再花时间去提升自己,不再有勇气去承担失败,那你的见识,只会永远停留在原来那块区域里。

 

曾经看到一段话:一个人老去的标志,绝不是老成稳重、沉默寡言,而是不肯再尝试,不肯再容许自己置身不熟悉的境地。

演说题目:挑战自己,用30天尝试新事物!

几年前,我感觉对老一套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我决定追随伟大的美国哲学家摩根·斯普尔洛克的脚步,尝试做新事情30天。这个想法的确是非常简单。

考虑下,你常想在你生命中做的一些事情,接下来30天尝试做这些。这就是,30天刚好是这么一段合适的时间,去养成一个新的习惯或者改掉一个习惯–例如看新闻–在你生活中。

当我在30天做这些挑战性事情时,我学到以下一些事。第一件事是,取代了飞逝而过易被遗忘的岁月的是这段时间非常的更加令人难忘。

挑战的一部分是要一个月内每天我要去拍摄一张照片。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我所处的位置、我都在干什么。

我也注意到,随着我开始做更多的,更难的30天里具有挑战性的事时,我自信心也增强了。我从一个台式计算机宅男极客变成了一个爱骑自行车去工作的人–为了玩乐。

甚至去年,我完成了在非洲最高山峰乞力马扎罗山的远足。在我开始这30天做挑战性的事之前,我从来没有这样爱冒险过。

我也认识到,如果你真想一些槽糕透顶的事,你可以在30天里做这些事。你曾想写小说吗?每年11月,数以万计的人们在30天里,从零起点尝试写他们自己的5万字小说。这结果就是,你所要去做的事就是每天写1667个字要写一个月。所以我做到了。

顺便说一下,秘密是除非在一天里你已经写完了1667个字,要不你就甭想睡觉。你可能被剥夺睡眠,但你将会完成你的小说。那么我写的书会是下一部伟大的美国小说吗?不是的,我在一个月内写完它。

它看上去太可怕了。但在我的余生,如果我在一个TED聚会上遇见约翰·霍奇曼, 我不必开口说,“我是一个电脑科学家。”不,不会的,如果我想我可以说,“我是一个小说家。”

我这儿想提的最后一件事。当我做些小的、持续性的变化,我可以不断尝试做的事时,我学到我可以把它们更容易地坚持做下来。这和又大又疯狂的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无关。事实上,它们的乐趣无穷。

但是,它们就不太可能坚持做下来。当我在30天里拒绝吃糖果,31天后看上去就像这样。所以我给大家提的问题是:大家还在等什么呀?

我保准大家在未来的30天会去经历你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事,那么为什么不考虑一些你常想去尝试,并在未来30天里试试。给自己一个机会。谢谢。

                           

中国校园之声,青春的声音,我们一起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