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稿库 正文

音乐传情-民谣-20201104

郭蕙淇 |

音乐传情第三期

总有些感动源于每一个字节的跳动,我是主播冯钰雯,想和你一起分享我们的奇思妙想和所有古灵精怪的碎片。Hello听友朋友们,音乐传情节目在每周三晚上的9:00准时与大家见面了。我们节目的收听方式可以锁定电台的官方微博:中国校园之声。点击链接直通车抵达我们的fm520。很高兴与大家相约此时此刻。

今晚我们来聊一聊一种音乐类型——民谣。可以说近几年来民谣已经不算是太小众的音乐了,它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我在准备这期节目搜索我的歌单时突然发现不知不觉很多民谣我都听过,甚至是很喜爱。许多人都说自己听民谣,当别人问他:民谣是什么?却都回答不上来。这是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些许的浮躁,不愿意深入了解。今晚我们可以一起通过几首歌来粗浅的了解一下民谣。我认为民谣是歌者对自己内心独特的表达,也是歌者内心的真实写照。所以会比较接地气。民谣对用词和用曲相当讲究,特别是用词,可谓巧妙无比。

也因为其独特的用词和用曲,并不能被大众广泛接受。但这无伤大雅,因为他只适合一小部分人,只唱给这一小部分人,真正喜欢民谣的人也是固执的,一直在坚持自己的内心,不为外界所动。只有听到民谣的时候这因俗世躁动的心,才会得到片刻的放松。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走入民谣歌者的内心世界吧。

今晚的第一首歌是来自宋冬野的安和桥。如果说,一曲《董小姐》让人们记住了那个家里没有草原却爱上了一匹野马的宋冬野,那么,《安和桥》则让大家莫名的喜欢上了这个有着木质粗糙嗓音的北京男孩。安河桥,实际上是北京的一处地名,把歌名中那个和平的和字换成河水的河才是安河桥本来的模样。普普通通,只是一座没有灵魂的水泥桥,没有什么特别,也没有清澈的水。但是对于宋冬野而言,这里是他的童年。所以《安和桥》这首歌是为了纪念宋胖子的奶奶和他逝去的年少时光而写的。这首歌宋冬野很早就想过要写,但发现想不出任何满意的歌词来形容安和桥。直到宋冬野的奶奶去世,他忽然明白,这个世界每天都有太多遗憾,所以你好,再见。他也曾说过,小时候和朋友在安和桥下的生活,平淡且珍贵。那时候的他,唱着自己现在都不敢大声唱的歌, 过着自在的生活。但是吹过的牛皮,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长大以后,宋冬野开车经过安和桥,还是一如既往地熟悉,除了奶奶,安和桥便是他的寄托。但是好像蒙上了一层薄纱,隔着他的理想与现实。

这首歌用干净优雅的吉他和弦乐,温暖而略显颓废的文字,朴实的文字和旋律,诚实的声线,纯净的吉他,歌词中淡淡的忧伤,用低沉喑哑的嗓音诉说着人世间的琐碎往事,没有华丽的技巧,没有嘶喊的喧嚣,近乎絮叨地书写身边的人、身边的故事和自己的内心,是那么的真诚和简单,却洋溢着超越生活的诗意。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首歌曲。

听完了宋老师书写的他的回忆,想必大家都会有很多感受。其实要说我为什么会对这首歌有很大感触,大概是因为我家就住在五环边上,上中学时总是要必经的一站地铁就叫做“安河桥北”站吧,听这首歌的时候也总是能让我回想起我的爷爷,让我想起我和爷爷相处的那些时光。西北五环路从安和桥的上面飞驰而过,其实也并没有带走什么,桥下的水还在流,而且比以前清澈了很多。坐在车上,找出一杆铅笔,在一个破本子上写下:让我再看你一遍,从南到北,像是被五环路蒙住了双眼。

继《安和桥》大火之后,民谣之风并没有就此打住,相反愈刮愈烈。2014年的好声音张磊一首《南山南》将这首民谣引入大众视野,这首歌的原唱是马頔。南山南是民谣中为数不多的可以在开嗓部分就为你带来画面感的歌曲,你只需要听第一句“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你的脑海里就会浮现有关于地理标识,季节标识,景色标识、背景标识、角色标识,短短两句歌词把该交代的都交代了。除了.上述提到的以外,还包含创作者对于即景即情的描述,将分别的意味传递的很清楚,很贴合曲风。B调的感觉像是一股角落绽放的力量,缓缓涌出。将二人各处异地的情节对比,用季节互文反衬着内心感受,以形成强烈反差,引发标识共呐。

歌词“他不再和谁谈论相逢的孤岛,因为心里早已荒芜人烟” 孤岛点题,将即景即情的套路继续进行,如人成长,如人相仿,如人彷徨。每个人骨子里最终都会是一个孤独的人,而之所以孤独是因为心被塞满了、被堵住了、被挖空了。你心若荒芜,才会倍感孤独。歌词“他听见有人唱着古老的歌,唱着今天还在远方发生的,像在她眼睛里看到的孤岛,没有悲伤但也没有花朵。”不知道会不会有正在异地恋的听友在听节目,相信你看到这段歌词的,是不是很容易引起共鸣呢?

当你手机的天气预报设置了他/她的城市,体会着他/她的生活。遥不可及的不是几千公里的另个城市,而是你不在我身边,却在我心里。此刻没有悲伤也有没艳阳,如果你有过这样的感受,此时不需要歌词,你一样会懂。最后一句歌词“南山南,北秋悲南山有谷堆,南风喃,北海北北海有墓碑。”歌词是直白且短暂的,但故事确实五味陈杂百转千回的。这段依旧是按照原有套路习惯性的互文反衬,南山和北海,谷堆和墓碑。我查了一下:谷子大多在北方种植,那么穿插的四季歌与墓碑的结尾基本上就彻底为这首歌的背景划下了句号。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首来自马頔的南山南。

听完这首南山南是不是有一种意犹未尽在心中,别急,民谣之风继续刮过。2017年赵雷的一首成都火遍大江南北。成都是赵雷最钟爱的城市之一,如同所有多情的游子一样,在他“流浪”全国的途中,成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站点。辗转过很多地方,总会有一些他乡成为故乡。赵雷在创作时认为成都慢悠悠又极具人情味儿和生活气息的感觉让他特别喜欢,所以只要有机会去成都演出就会挺高兴。很多人觉得这首歌是写给一个人的情歌,其实是赵雷写给一座城的情歌;而写这首歌的理由很简单,想表达对这座城市的记录和留恋。这首歌旋律舒缓,歌词刻画了许多有关成都的细节,歌曲中出现的“玉林路”等熟悉的地名,唱到了众多摇滚、民谣音乐人的“最爱”——小酒馆 。“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等歌词,引起了成都人的共鸣,也勾起了外地网友对成都的回忆及憧憬。

听完《成都》不禁感叹,赵雷真的很会用音乐讲故事。一些生活中稀疏平常的小事,都变成故事,被赵雷弹唱成曲,没有花哨的技巧和华丽的辞藻,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在不经意间击中聆听者的心房。最清晰直观的感受就是当初听完这首歌以后,我真的产生了到成都街头走一走的念头,直到今天都想要去实现,去体会一下与北京拥挤忙碌的快节奏相反的恬静闲适,吹着晚饭走到一间小酒馆,没有嘈杂吵闹,和三两朋友喝着酒听着歌,夜晚回到家躺在床上做了一个梦,梦里是阳光明媚的十八岁。周围是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公车,熟悉的小酒馆。这个梦叫做“成都”。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听了几首男歌手的民谣,下面让我们来听一首由女歌手演唱的民谣,来自谢春花的《借我》。从歌词角度来讲,这首歌其实很直白易懂,若想理解这首歌的表达,要从“借我”二字入手。“借我”中的借我和“向天再借五百年“中的借我所表达的情感肯定是不同的,前者表达的是年轻人对前途莫测的迷茫,后者是知天命者对生命太短,无法完成自己志愿的哀叹。具体来讲,“借我”这首歌描述的是一个想要跳出现在庸碌的生活却没有勇气的年轻人。他想要不管不顾地做事,既不执着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也不执着于辩解自己的想法,更不怀念过去那些庸碌平淡的生活。但是他对这种想法犹疑不决,甚至畏惧这种改变会给自己带来的颠覆。喜爱这首歌的人大致也是有类似想法的人吧。再发散一点,借我这个词本身就用的巧妙,至少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所有“借我”都可以变成“我想要”,但是却没有如此直白露骨的表达出来。第二,“借我”暗指我所想要的别人有,而我没有,但又不知道是否适合我。在还未知天命的年纪,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所以,我们想借来的生活去试探我们到底爱的是什么,我们想要的是什么。其实啊,每个人心中大概都有暗涌的冲动和对现实庸碌的不满,我们想要突破却又畏畏缩缩,惧怕努力的跳出自己现有生活后却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我们只想用借的,如果结果并不好的话,我们还可以还回给过去。但是啊,生活从来都没有“借我”十年后再还回去这种事情,所以听到后不免慨叹自己的未知前途或者伤感于自己曾经的信誓旦旦却畏缩不前。让我们来一起来体会面对现实的矛盾与挣扎吧。

听完这首歌,就到了今晚的最后一首歌了,这是一首关于理想的歌曲,来自陈鸿宇的理想三旬。当时第一次听这首歌还是因为朋友圈有一个同学疯狂的迷恋陈鸿宇,总是辗转很多城市去听他的演唱会,这首理想三旬被她在朋友圈反复提到,由此激发了我很强的好奇心。这一听就爱上了。低沉克制的嗓音,干净的吉他伴奏,像是有人扯过耳机就在你耳边唱给你听,这听似没有起伏的声音,却一字一句,唱出最残酷的现实,唱出最无助的理想。就像在冰山中喷发的熔浆,火辣辣,却又凉冰冰。在缓慢而慵懒的节奏中,唱出了对于梦想和现实的感慨,语言质朴,却处处触动人心,流露出一种真实的寂寞。或许很多人和我一样,《理想三旬》是与陈鸿宇的初识,但更多的,《理想三旬》却是理想和生活的接触与无奈。三旬过后的理想,是释然了还是放弃了,是解脱了还是后悔了,只有自己知道。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陈鸿宇的理想世界吧。

听完这首歌不得不感叹时间真的很强大,没有它带不走的东西,没有它磨灭不了的记忆。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最终化为 “青春” 二字,刻在我们的人生当中,不再回头做无谓的感慨,但我会继续心怀渴望,奔向属于我的——理想三旬。

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都说民谣有三:爱情、理想和远方。大家是否通过今晚的节目对民谣有了一些了解呢,是否又体会到了这三个词在民谣中的含义了呢。节目的最后送上一句祝福:愿我们三旬之年仍保持三旬理想。感谢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中国校园之声,青春的声音,我们一起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