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稿库 正文

有意义的小事情-情绪-20201119

小编 |

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大家好,我是皓琪,今天跟大家聊聊 倾倒出你所有的不良情绪

 

和一位知己彻夜深谈。

生活这件事情,说得简单些,就是由开心的事情和不开心的事情组成的。太阳升起又沉下,一天之间就是喜哀复 杂的排列组合。人的情绪是催生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去控制它把握它,就是自年幼之时起就在做的练习。

 

但是理智归理智,从感性的一面上看, 情绪依旧是主导身心的重要部分。很显然,一个乐观积极的人,其工作效率和生活激情,大多比悲观主义者要高得多。也就是说,在消极情绪占了主导,或是内心太过于沉重的情况下,肢体也会作出消极倦怠的反应,头脑亦会沉溺在不理智的思维之中。

 

因此人才需要知己。所谓知己,就是能够让你释下防备、向其倾诉内心的人。不幸的是,因为繁重的工作,紧凑的时间表,步履匆忙,哪怕是有幸结交到知己,也往往不能腾出时间深聊几句。虽说相信所谓的默契不会错,有幸成为知己之人,必知互相都默默珍惜着,只是限于时间,限于压力,只能放弃许多能够纵谈古今的机会。但是,就如被笼子困住的鸟,我们所生活的空间,从公车、地铁,到办公室、教室,再到寝室,都如同一个个有棱有角的盒子,我们局限于各种大小的盒子里,怎么会感到自在呢?再加上周围的人群,与你真正知心的能够找出几个来呢?每个人都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这种思想的形成从经历而来,由感悟而生,而每个个体的成长都不在条线上, 怎么苛求每个人都完 全理解你呢?

 

只有认定的知己,才是你倾诉的对象。有了郁郁寡欢的情绪,烦恼揪心的事情,不知所措的疑问,只有真正信赖的人,才能给你真正的安慰与帮助。

 

太过繁忙,很容易略过心里偶尔会隐约出现的想法和情绪,将自己驯化成为一个机械式的人,坐在堆叠的工作中以最高的效率运转,暂时逼退消极面的自己。可是,试想一个气球在充气的过程中,它可以用一用力,撑大,撑大,撑大,接受包容那些外界的气体,将它们装起来,储存在自己有限的空间里。可是到最后,当内部的压强最终大过了外界时,它还是会爆裂。人的情绪也是一样的, 我们以为我们努力一下,努力一下,就能自己消化所有的事情,但不免还是会累积成不能忍受的烦躁情绪,过一段时间, 会发作,会爆裂。

 

因此,我们应该明白任何人都不是绝对理智的,在工作的压力下,不免会忽略了对自己内心的关注,但每隔段时间一 定要给自己一个 “任性”的机会,好好与自己认定的知己深聊一次,将这段时间的疑惑、构想、不安,都倾倒出来, 并在与对方的谈话中了解对方的生活、状态,珍惜和关心重要的友人知己,并从他她)的身上,吸收自己可以尝试的想法,学习能够汲取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肯定自己,“轻装上阵”。

 

给自己写信

 

如果,你偶尔会对友谊持怀疑态度,或者只想一个人躲起来,恢复好了,再走出去,把最好的一面留给别人,那不妨就给自己写些东西吧。写给自己的话,没有任何的顾忌,只要把心里的话都说出来,就全是最真实的自己。用最真的心写,用最认真的表情去读,写的时候记得畅快淋漓,不吐不快,读的时候记得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当周遭没有一个人可以理解你的心情时,至少你自己读得懂自己。读完信,再给那个悲伤的自己写一封信,像是安慰一个令人心疼的好朋友一样,努力写出安慰人的温暖的句子来。然后再认真地读那封回信,这时候,你是不是忍不住会心一笑了?心里的话都倾吐出来了,也就不那么沉重。能够自己温暖自己,也就可以重新站起来。生活也是一样的,生活的本质就是生活其本身,怎么活,全看你自己。

 

种一株向日葵

 

植物的欣赏和关护,需要心静。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下心:来照顾一株向可日葵,看看这样美好,却比人要脆聘得多的生命,样,是不是能够够让你的心理现。每天起床,看它明着力里始终有些暖意。大阳的方向,你也拾起头,看看阳光,从前未曾注意到的关好的清展。已经不知不觉到来了,空气微凉,美阳工作回家,再看一眼窗外的那水越身着阳光绽放的花,又看看落日,忙碌和压力结束,太阳沉落了,向日基睡去,阳光就是它的生命。生活在充满阳光的世界里,好心情总是翩然而至的。

 

逛完条马路,把该过滤的心情都过滤掉发呆的状态是最惬意的,但是回忆时就需要释压,尤其当脑中的事物需要过滤的时候。走路是很好的状态,心情不好的时候除去其他不说,当是一种锻炼也是好的。以自己认为舒适的步调逛一条马路,最好找人少的地带, 能够不让外界引起心情的躁郁便可。慢慢走,一边走一边回想羁绊自己的事情,起因结果,一点一点地想,把整件事在脑中梳理一遍,然后吹着风,把该过滤的东西过滤干净。虽然看似很平常,但试试看一定会有效果的。尤其当你看着天渐渐暗了,人们都回家了,马路越来越空旷,你脑子里的东西也越来越轻时,你会有种正在成长的心情。成长必然伴随苦痛,但不去成长怎知生活?

                           

中国校园之声,青春的声音,我们一起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