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稿库 正文

都市夜归人-认真生活可以抵御一切黑暗-20201203

小编 |

我们每天自律、认真学习最终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其实这个答案从小到大父母老师跟我们讲了无数遍了。

为什么要学习?——为了考好大学
为什么要考好大学?——为了找好工作
为什么要找好的工作?——为了更好的生活

我们在生命中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活得更好更自由。

本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1. 努力学习可以获得什么?
  2. 为什么你会认为学习没有意义?
  3. 怎样让学习变得有意义?

 

一、努力学习可以获得什么?

在龙应台给安德烈的信中有这么一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不谈作者本人的立场和争论,她的这段话在某种程度上回答了我们的问题。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在我们的学生时期,成绩是大多数人判定你个人能力好坏的重要标准。在这一段人生中,成绩好的人,总是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比如我初中读书的时候,学校每年都有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保送西安交大少年班,在我还在奋战中考的时候,他们已经飞跃过高考这道门槛了。

再如我的一个表哥,因为初中成绩好,高中去了省城最好的学校读书,进入了更广阔的平台,获得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高二就凭借着竞赛成绩去了中国科技大学的物理系——而这样的名额是当时我所在的学校完全没有能力争取的。

当然,更为普遍的还是每年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高考状元们。他们在高考和之前为此奋战的十二年中,掌握了绝对的选择权。

高考之后,选择权还在继续——只是由教育资源转变为了社会资源:

毕业的第一关是找工作:名校的学历成了一块敲门砖,成为了很多企业筛选人才的第一道门槛——“我名校的人才资源都富裕的很,为什么还要花费时间来面试你?”

我们不得不承认,对大多数人而言,你学生时期的努力,在你离开学校以后,依然会对你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无论是求职、生活亦或是恋爱。

我们现在的应试教育体制,起源于科举制。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社会资源都被世族把持,而科举制的出现才真正给了天下人一条从下往上走的梯子——读书真的能改变命运,你自己的命运和家族的命运

这也是为什么家境贫寒,但凭借努力考上北大的刘媛媛,能掷地有声的反驳那句“寒门再难出贵子”

根据八二原则,即使是我们现在的社会,80%的社会资源也依旧掌握在20%的人手里,想要获得更多的资源来提高社会地位,读书依然是最普遍、门槛最低的一条路。

差距最开始的体现就是在大学。明明大家高中所受的都是一样的教育,但是高考后,普通一本能接触到的平台和资源、获得的校友和人脉和985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更优质的资源后,你就可以最大程度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可以在未来的人生中比其他同龄人更为优雅从容的生活。慢慢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最终收获你的快乐。

二、为什么你会质疑学习的意义?

因为过程单调乏味,而且通常短期的努力得不到即时的回报。

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大多数高喊读书无用的人,都过得不怎么样;那些真正没什么文化最后却收获了成功的人,反而更尊重知识:

斯皮尔伯格三次申请加入位于长滩的电影学校,但均因糟糕的C等成绩被拒之门外。后来功成名就,也不忘再去大学重新修读学业,55岁拿到母校的学士学位。

邓亚萍,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退役后重拾学业,获得了剑桥大学的土地经济学博士学位。

杜月笙,近代中国鼎鼎有名的传奇人物,从小没受过什么教育,但却对子女的教育十分上心,捐书、建学校、建藏书楼,一样没落下。

——他们都是没读过什么书,凭自己的能力站上了各自领域巅峰的人。但他们对待知识却比我们这些寒窗苦读十几载的人更加尊重。

敲下这段文字的时候,突然想起之前的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为什么有的人宁愿受生活的苦,也不愿意受学习的苦。

为什么那么多人明明知道学历的重要,却依旧没办法好好学习?

因为未来生活的苦乐都是遥远的;而学习的苦乐却近在眼前。

你放弃两个小时的学习计划,就能收获一部电影的满足和快乐;可如果你把看一部电影的时间用作学习,你很难看到这一点点努力对你的最终成绩有多大的提高。

我们常常嘲笑那个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猴子,殊不知我们人类,也大多都是这样鼠目寸光之辈,耽于当下短暂的快乐,而刻意忽略了未来所要付出的代价。

我们太多的时候会陷入一种急功近利的状态。学习这件事同样符合复利曲线的发展原理:在达到那个转折点之前,你大量的付出只能换回很少的回报,但厚积薄发,只要你坚持下去,经过了那个转折点,你就可以享受幂指数增长带来的成就感。

——可惜我们大多数人都夭折在到达转折点的路上。

你考的不好,奋发努力了一个星期,但依然看不到自己的进步,于是你厌倦懈怠的放弃了计划,选择了短暂的快乐。

你高估了自己一周的学习所能到达的成效,但却低估了这一周的努力在你坚持的过程中所起到怎样的作用。

大多数人高估了自己一年内能做到事情,也低估了自己10年内能做到事情。
——吉姆·罗恩在《雄心的力量》

坚持永远是最难的事。

如果你坚持下去,那它就是复利曲线去往转折点的一段线;如果你放弃了,那这一周就只是无用的努力。

三、怎样让学习变得有意义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你质疑学习的意义是因为它的过程单调乏味而且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及时的提升。

所以,想要让学习变得有意义,就要为自己设立一个个小关卡,阶段性的努力后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会是你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我们都听过那个马拉松运动员的故事,跑马拉松和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十分相似,我们也可以对此有所借鉴:

1.为自己划定终点

你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你希望通过学习考上哪一所大学?找到什么样的工作?

这个目标越大越好,最好超越你对自己的期望,因为人一旦给自己画了线,往往比想象的更容易满足——

100分的卷子,做到80分以上就满足了

120分的卷子,做到100分以上就不错了

瘦腿需要一周的训练,那我做了5天也不赖啊

所以划定终点的时候,最好在你的期望值中,再提高一点点。

2.树立明确可执行的目标

就像那个马拉松运动员一样,他将路途分为几个小段,每到达一个小的目标地点,他都会受到一定的激励。

你需要做的是分析怎样才能达到你的最终目标?然后将这些目标拆解,分成每天能够保证执行的小目标。

比如你想考上某某大学,那么

他的分数线距你有多远?——你在哪一科上更为薄弱?——这一科的薄弱原因是什么?——经常错的有哪些题型?——对这些题型每天需要分出多少时间来进行针对性练习?

制定有效目标的秘诀是遵从SMART原则:

1.Specific:必须是具体的

2.Measurable:必须是可以衡量的

3.Attainable:必须是你可以达到的

4.Relevant:必须与你的其他目标(最终目标和其他小目标)有相关性

5.Time-bound:必须有明确的截止期限。如果你觉得要做一件事而在48小时内没有行动的话,大多数时候就不会做了。

3.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

这个被老师和家长们说过太多遍了,但似乎永远都是耳旁风,因为他们没告诉你怎么才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最简单的路径就是:和学霸交朋友,学习学霸平常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然后进行刻意练习。

你模仿的多了,就会慢慢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所有学习的最初,都是模仿。就像你是一个婴儿的时候,你什么都听不懂,也不会讲,你最初是模仿着大人的语气和口音慢慢的学会说话的,最后你终于可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学习方法,也是如此。

年轻人如何精致地生活?

有一个同学,一发动态就是景点打卡,高级餐厅吃料理,贵妇级护肤品分享。

我们一起上学的时候,她的内裤堆一周拿回去给妈妈洗,

用过的饭盒放在公用水池边就不再管,等到发霉了,再去买一个新的。

大学室友里的一个南方妹子,每天都要洗澡。

冬天宿舍楼停水,她都要提前接好一壶水睡前去厕所擦拭身体。

整个宿舍的卫生她都会打扫,并不是我们请她帮忙,也没有脏。

她不太会化妆,但她习惯于维持干净的生活环境和干净的自己。

我男朋友一年发一两次朋友圈,还基本都是帮朋友转发的信息。

但是他每天都把鞋擦得像新的一样,

不出门不见人也会早起洗漱,吹好头发做营养早餐;

每次他做完饭都会把整个厨房打扫得像没有用过一样,厨具迅速洗干净擦干才吃饭;

上班的衣服,周末休闲的衣服,一套套整理好放在衣柜,不同的场合分开穿,从来不会早上瞎抓一套出来穿。

他会呵护自己的皮肤,每天都很注意清洁,不用任何修饰的肤质也很细腻。

我朋友还问过我,是不是我男朋友有几双一模一样的鞋,怎么每天都是新的?

我们没谈恋爱前,一帮朋友一起去突袭他的房间(一个人住一间),地板干净到发亮,我们都不舍得穿鞋踏进去。

我最佩服的精致,是一种习惯。

一种即使无人关注,也会对自己有所要求的坚持。

不论是居住环境,外表形象,内在涵养,

都不会为了看起来“精致”去刻意伪装

因为无人发现就松懈偷懒。

他们能用心地给自己做一大桌子菜,

开一瓶喜欢的红酒,独享晚餐的美味。

不会以拍照发图为目的才去好好做一顿饭;

他们会在打扫的时候哼着小曲儿,把整个家每天都打理得干干净净,

即使是一个人住。

他们去旅游时放下所有社交网络去亲吻自然,

把美景尽收眼底,而不是为了拍照发定位匆忙赶路。

运动的时候放空自己挥洒汗水,

跑了几公里,瘦了多少斤,一切辛苦只有自己知道仍然会坚持。

看完了一堆书,刷了上千个单词,把知识都放进了脑子里,吃到了肚子里,

而不是拍下封面发个图就放在一旁落灰。

精致,不在磨了皮的自拍相机里,

不在高饱和的食物滤镜里,

不在朋友圈微博小红书里。

在自己的生活里,没有任何人关注的时候,

是怎么对待自己,对待细节,对待生活的。

可能是冬天来了,又或是年底了很多目标还没有完成,最近好几个朋友的状态挺糟糕的,对自己现在的状态很不满意。从读者的留言中,我也能看出来一些端倪。我发现,当我们长期处于一种不开心的状态,很大概率是因为陷入了一种人生停滞、自我怀疑的状态。这种感觉,可能来自于你现在的生活、学业、工作,或是人际交往……今天分享的这篇,就是你需要的。文章分享了三个让我们摆脱烦恼、变得更快乐从容的关键点——获得黑色生命力,抵抗时间扭曲,和创造。看上去很高级,其实是很好懂的干货,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这3个名词,解开你一直以来的困惑吧。

01.

先来说说何谓黑色生命力。

它是指,不断的被痛苦压住,又不断的翻身把痛苦给予痛击,并在这个互相搏击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这句话啊,我在第一次看见的时候,就被深深地共鸣了——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至暗时光。”

在许多人眼中,强大的人都是这样的:

从小学一路学霸到研究生,从小员工一路打怪升级到副总裁,人挡杀人佛挡杀佛,雷厉风行见招拆招……

这是很多人都会有的一种线性思维,觉得身边的一切都是按照一种直线的、均匀不变的方式运行着。

牛逼的人就该从小牛逼到大,屌丝逆袭总是只存在于地摊小说中。

然而,真实的世界却并非如此。

因为在真实世界中,绝大多数事与人的发展都不是“线性”的,生活充满了笑话和变数。

小A可能刚中了500万的彩票,结果出门就被车撞了;

小B可能刚求婚成功,结果婚礼那天老婆就上了前男友的保时捷;

小C可能刚收到美国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结果疫情蔓延,你想飞过去都难……

然而,生活远比小说要精彩。

总之,每个人的人生函数都不可能是一根直线,而是一条不断震荡的曲线。

而几乎每一个人的人生曲线,都无可避免的,有过至少一段“剧烈滑落”的区间——

那就是每个人都必然会经历的“至暗时光”。

 

 

强大的人就诞生于此。

因为在这段剧烈滑落的波谷中,有人爬了上来,有人却再也没有,他的自信与勇气在被“至暗时光”彻底击碎后,就再也没能回来。

在这里,他需要经历的,远比他尚未成熟的心灵想象得更多——

比如,世界观的重构,三观的崩坏,不公平的碾压,自我怀疑的低谷……

但如果存活于此,就会得到一种「黑色生命力」(Black vitality)。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生命力,支撑着我们活着,度过每一天。

而有一种生命力,是只能在经受过失望、逆境或创伤,并渡过、幸存下来的人才能够获得的。

拥有黑色生命力的人几乎是无敌的,说得中二一点,他们就像是“从地狱回来了的人”

在情绪方面,他们熟悉痛苦,会比没有经历过重大创伤的人更懂得如何处理痛苦,痛苦的人比快乐的人共情能力更强,当然治愈力也更好。

在认知方面,他们会有一种对复杂现实的理解能力,对真实世界的狗血和魔幻,他们的认知会高于一般人。

比如“世界上我最爱的人却伤害了我”,“我这么努力了却还是没有回报”等等,这种换一般小女生会哭天抢地的事情,他们不再会太过care。

他们更懂得从不同的视角看待真实,当别人都在抱怨“为什么是我?”的时候,他们已经能自我安慰“为什么不能是我?”

因为,在度过创伤的日子里,他们体会到了自己比想象中更强大,更相信自己是可以依靠的。

所以,人想要变强,首先就要从低谷中走出来,并且得到“黑色生命力”。我也是从多次这种低谷走出来,给你一些我的生命力小经验:1)接纳自己的一切负面情绪不要压抑自己,难过时就要理解自己在难过,最好可以去大哭一场,只有先接纳你的负面情绪,你才能在最后与它和解。2)相信自己的痛苦是有意义的当人在经历一件事感受到煎熬时,如果能想到完成这件事的动机和意义时,其实就不会那么难过了。人其实并不是害怕痛苦,而是害怕毫无意义的痛苦。所以,要相信你所有经历的,都是为了让你成长呀。3)不要给自己贴标签在自我怀疑的过程中,你可能会不自觉的给自己贴很多标签,比如:我是个很自闭的人,我什么事都做不好,我没有人喜欢……停!当你意识到你开始通过一件事情评价整个自己的时候,就要打住,并且要不断找证据去推翻这个标签,比如:

真的吗?真的从小到大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和我做朋友吗?真的我从来没有在人前主动说过一句话吗?我真的没有和人聊天很开心的时候吗?

你会找到许多证据去推翻这个标签,并且要相信,你会蜕变成一个更好的,更值得的人。有人说,曾经经历过的创伤会形成一道伤疤。但一道伤疤,同时也是一枚勋章,它提醒着你曾经有过的抗争、取得的胜利。面对黑暗,你仍然有穿越它并获得力量的权利。

02.
再来说说,抵抗时间扭曲是怎么回事。这个概念有点悬,我先说说你我应该都有的一种感觉。越是长大,我们越会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连《进击的巨人》都是7年前的动漫了,没想到吧?但回顾童年时,我们却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每天都非常充实,好像在另一个星球里放肆地玩了很久。对这种时间感知度不同的现象,网上有一个很有趣的解释:

五岁的时候,人的记忆只有五年,这时候过一年,到六岁时,记忆增加了五分之一。六岁到七岁,记忆增加了六分之一。以此类推,到了二十岁的时候,记忆便只增加二十分之一。这一年的时光虽然没变,但是参照物变了,所以大家就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所以即使时间从未改变过,但在我们的主观感觉上,时间就被“扭曲”了。而一般人,很难察觉到时间扭曲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这个影响在心理学上叫做「时间贴现」(Time Discounting)。它是指,当时间流逝得越快,我们对做一件事的未来价值估计就会越下降。我们会越发感受不到未来的存在,而只关注当下怎么样。

所以,许多人才会有这样的心态:学这个东西干什么?10年后都不知道这个岗位还在不在。

—— 但你学或不学,10年后都会到来,区别在于,如果学了,到时你还多了一种可能性。

做这个事情干什么?又看不到什么效果。

——但你做或不做,这件事的效果都是会存在的。

 

区别在于,它是会在当下就对你产生影响,还是在未来会对你产生影响。

毕竟我们是根据做一件事到底有多少价值去行动的……所以对时间的认知度,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行为。时间就像一面透镜,会对我们对价值的判断进行扭曲,会让我们变得短视,很难踏实下来去为自己做一件有长期价值的事情。宁愿先开一把王者享受当下,也不愿意为了下个月的期末考试认真一把。但强大的人,往往会刻意锻炼自己抵抗时间扭曲的能力,不被时间贴现所影响。他们对时间的敏感度超于常人。所以想要变强,就要察觉到时间对你的诅咒,并且有意识的去克服它。给你两个小建议:1)每天花1个小时去做一件有长期价值的事比如:培养一个爱好,学习一门技能,读10页书……一定要保证在很长的一个周期内你都会坚持去做它,得到什么结果无所谓,重要的是得让自己每天都有一点进步,感受到时间真实的流逝。2)每天为自己的生活找点变化不要让自己每一天都只做一成不变的事情,因为越是只做重复性的动作,大脑就越会倾向于遗忘这段记忆!(因为没什么营养和新鲜感)所以要每天都找点和昨天不一样的东西去做,比如偶尔换一条路去上学,每天都换一张手机壁纸,定期更新一下桌面的绿植……这些微小的变化,都会留在你经历过的每一段时间,每一段记忆里03.

最后说说,强大的人是怎么去创造的。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是消费者。不是指只有花钱的那种消费,时间,注意力的消费也算。

你花几十块钱买了一杯奶茶,一根口红,是金钱上的消费。你花了两个小时去刷抖音,看电影,是时间上的消费。你一边心不在焉的应付作业,一边兴致满满的和朋友聊天,是注意力上的消费。

你仔细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消费?我们用金钱,时间,注意力去为自己换取一些物质,娱乐,人际关系……但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去主动尝试把消费模式切换成创造模式。也就是不仅会消费,还会主动去创造。

当你看到了一篇优秀的文章,你花费时间去阅读消费了它。但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按照这篇文章的结构和手法,去创造一篇文章呢?

当你看到了一部很精彩的悬疑电影,你花费注意力去观看消费了它。

但你有没有想过去主动拆解作者埋伏笔和设线索的手法,去做一期电影解析呢?

哪怕是一个喜欢打游戏的人,除了玩以外,虽然不用也去做一个游戏;

但去主动寻找游戏彩蛋,创造新的玩法,写攻略分享出去,也是一种创造。

一件事物最终呈现在消费者面前,背后一定是经过了层层设计和思考的——而当你不满足于它的表象,试着将它用你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的时候,你就算是从一个消费者变为了创造者。这是一个需要调动深度思考能力和执行力的过程,也是厉害的人和普通人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非常敬佩同人作家和画手啊——他们是在真正的用兴趣去推动自己的创造力,用创作去平自己的意难平,而不是单纯的“磕到了磕到了!”当你开始创造时,你会感受到比你单纯停留在「消费」时更高层级、更丰富的体验感。所以,如果你有了感兴趣的东西,试着不要只是去消费它,而是去参与创造它——1)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好奇心是一切创造的起点,即使是从大家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好奇心也能帮我们发现许多值得探索的点。所以,要多去尝试新事物,多从旧事物中找到新细节,以及,时刻保持问自己“为什么”的能力。

2)没事多去“拆”东西很多熊孩子小时候都喜欢拆东西,虽然这种行为经常挨打,但这也正是我们了解一样事物构造最简单粗暴的方式。长大后虽然我们不能再这么破坏东西了,但我们仍然可以有许多可“拆”的东西:

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组装逻辑是什么?这些部分还可以和什么东西联系起来?我要怎么才能用上它?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最后,再为你总结一下,我们如何走出情绪和人生的低谷?首先是能够从低谷中获得黑色生命力;其次是对抗时空扭曲的能力;最后,从消费者成为创造者。

假期结束,很多人从老家回到工作的城市,一路风尘仆仆,这会儿多半已经开始想家。

每到一年开端,所有人总有种“重新开始”的感觉,容易陷入迷茫。

生活依然艰难,有一堆问题想不通、想通了也解决不了。

也只有继续埋头苦干,没时间抬头看太阳。

今天末那想跟你分享一部纪录片,希望能给你的生命照进一束光。

豆瓣高达9.5分——《人生果实》

100多分钟的片子,超暖超治愈。

两个加起来177岁的老人,用一生的时间告诉你:

活着就该开开心心,而开心源于对生活的热爱。

他们一生的信条:“风吹枯叶落,落叶生肥土,肥土丰香果,孜孜不倦,不紧不慢。”

修一先生,90岁。英子女士,87岁。

他们生活在自己亲手建造的房子里,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65年前,两个人相遇相爱。65年间,他们相伴相守。

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童话故事,他们就是老年版公主与王子。

他们生活的样子,恰似顾城那句诗:

草在结它的种子,树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没有轻而易举的幸福,把生活过成诗,全靠苦心经营。

1.寻找生活的乐趣

有的人活得吃力,是因为把生活当成比赛。

有的人活得轻松,是因为把生活当游戏。

就像修一先生和英子女士,他们亲手种下蔬菜和水果,自给自足。

每年都可以享受到收获的喜悦,享受努力变成回报。

英子老人说:家,应该是百宝箱。

箱子里所有的宝贝都是自己和老伴一件件放进去的。

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珍惜生活里每一刻。

在他们家,连小鸟都有专门的喝水池

每天清晨开始劳作前,会记得问候每一株植物,就像问候自己的老伙计。

它们在默默长大,他们在慢慢变老。

2.和对的人在一起

所有人一生渴望,不过爱和自由

遇见一个对的人,是什么感觉?两个老人给了最好的答案。

老奶奶记得老伴爱吃的每一道菜,然后天天做给他吃。

每天做他最爱吃的土豆菜,尽管自己一点也不爱吃。

而老爷爷每次吃饭,都会夸赞:饭太好吃了。

年轻人爱说漂亮话哄爱人开心,但是老了还想着哄彼此开心的人,真的少了。

接受采访的时候,老爷爷说:她对于我而言,是最棒的女朋友。

旁边的老奶奶少女心都要犯了。

见过你貌美如花的样子,也见过你白发苍苍的样子。

真爱你的人,无论你什么样都会爱。

听说要给他们拍合照,老爷爷下意识去抓紧老奶奶的手。

不知道有没有听见她的轻声细语“好难为情”。

遇见对的人,生活就会从漫长变浪漫。

窗外花开花谢,老奶奶在屋里安静给老爷爷剪头发。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一日,二人,三餐,四季,所有画面里都有你。

3.保持开心的能力

纪录片在拍摄过程中,每次镜头对准老奶奶,她都在笑。

到了她这个年纪,已经没有了假笑的力气,每一个笑容,都从心底长出。

纪录片导演问她为什么那么爱笑,奶奶说:

女孩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笑的。

老爷爷也爱笑,因为一辈子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他说:年轻的时候,做建筑设计师很有成就感,很幸福。老了,在自家农田里种菜,也很幸福。

从前,开心是一种本性。长大以后发现,开心竟然是一种本事。

小孩子爱笑,因为对世界一无所知;老人也爱笑,因为已经没有什么值得悲伤。

成年人想笑,但是一堆心事压着笑不出。

4.生活需要仪式感

为什么两个老人活得那么开心?大概是因为仪式感。

无论世界怎么变化,老爷爷每天都要写十几封信,然后骑着单车出去寄信,给他的那些老朋友们。

也会写下每天的生活点滴、庄稼的长势。

写下时光是怎么流逝的,写下自己对生活的深爱。

看到开得好看的花,会第一时间问老伴要不要拍照。

然后我们就看到老奶奶佝偻着腰,慢慢蹲下来,摆出几十年不变的姿势,让老爷爷拍。

真的很可爱。

活得越久越能明白,人生是循序渐进、不紧不慢的过程。孜孜不倦地去活,自然会结出丰硕的果。

老两口总是在清晨4点起床,吃一根香蕉之后就下田,5点开始干农活,干完就吃早饭。

午觉的时间可以很长,无人打扰,一直从中午睡到下午,一睁眼能看到天边的夕阳。

每次醒来都觉得甚是爱你。

一起准备三餐,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从没想过有天谁会先离开。

分别总是猝不及防。

2016年,纪录片拍摄过程中,老爷爷在田间干完活后,就回到屋里睡觉。

然后再也没有醒来。

就这样在睡梦中去了天堂。

送别那天,老奶奶跟自己说:不可以哭。

但看到老伴安静躺着的样子,她还是没忍住地崩溃了。

一个人会很寂寞,但要好好等着我。

我很期待还能再见到你,我会好好过下去的。

看到这一段,一股暖流贯穿全身。

原来,这世界上最好的告别方式,就是能好好告别,是“请你等着我,我们还会再见。”

今生有你足矣,只盼来世。

自己一个人守在家里,英子老人也会偶尔失落,说:

做了好吃的东西,如果他能尝到就好了。

我一个人,一个人今后要怎么过完剩下的年月。

没有回音,也不需要回音。

在那个日日洒满阳光的庭院,可以安心怀念一人,也很好。

每一次做饭,还是做两份,一份给你,一份给自己。

《人间果实》故事很简单,但却足够美好,美好到让人不怕老去。

两个老人相信“活得越久,人生就会越精彩”,而事实也是如此。

豆瓣上这段话很经典:

人生苦短,什么事都要尽力去做好,不让遗憾留身后,那么即使死亡来临,也是异常平静平和,活得越久越通透。

希望这部纪录片,是“水倒入茶壶”,能让你听见爱的声音。

爱自己,爱别人,爱生活,爱当下的一点一滴。

不要等有假期了才想起陪伴父母

不要等攒够了钱才去说走就走的旅行

不要等生病了才想起应该珍视健康

不要等喜欢的人离开才想起自己爱的初衷

你可以等风来,等潮退,但是不能等幸福从天而降,幸福是用心感受,是从此刻开始。

祝你认真生活,不要等90岁,才弄明白:

活法,比活着,更重要。

                           

中国校园之声,青春的声音,我们一起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