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稿库 正文

都市夜归人-你的对手只有自己-20201217

小编 |

你的对手只有自己

1

一个人的世界,特别安静,剔除偶尔对生活的敏感多疑,焦虑浮躁,安静的空间里只有键盘声在空气中飞扬,这个时候看待事情,往往能更明朗,内心的声音,也更清晰。

不自觉地享受这种和自己对话的方式。打破自己,再重整自己。

给自己很多小小的目标和长久的学习方向,体会到强烈的紧凑感,但也有种拖沓感随之而来。很多事情都想一鼓作气去完成,但长征之路,并非一两天。明显看到骨子里,有不安分守己的因子存在,这种想法让我特别倾向认同自己有两个人格,研究自己,比很多事情都来得有意思。喜欢急流滂湃的壮阔,也向往细水长流的平实,一边反驳一边支持的情况常有出现,但无论如何,能对自己有充分的认知,并能让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能和内在的自己和谐共处,这才应该是执着的。

世事的发生和转折往往是双向流动,只有你自己知道,内心想活出的状态,随心所择,也许不难。

纷扰的不是生活,是人的内心活动。

2

要怎么活出自己的风格,本身就是一场漫长的试炼和考验。像写字,也并无差别,很多时候都羡慕别人,然后东施效颦,结果离自己越远,更是落得不伦不类的窘境。痛定思痛,谦虚地学习,借鉴,再逐渐形成自己,一些能够代表自己的样子。哪怕不好,都是成长的一种印记。

从一到一百,每个数字,都不一样。

内心又强大多一分,是能坦荡面对过去那个样样差劲的自己,过去优秀或平庸,本质上并不存在多大定义,有些路,终究有尽头。好好告别,才能了无遗憾地向前,不再频频回头,是要切断与自己苦苦纠缠的念头。很多事情就真的没想想象中那么不可替代,只是思维的习性美化了事情本身,其实表面未必本质,也许认识到的,仅仅是事情其中一面,我们认为的一面。不得不承认,大多时候,都活在自己的城堡内,不肯出来重新认识世界。

人是尘世的俗物,没法不染尘埃,拥有和失去,是我们一生都在学习的课题。

多多关注内心思想的流动状态,远比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感觉来得深刻实在。

3

生活或许复杂,但对于人生,应该删繁就简,对于自己,更应诚实面对内心的声音。

经历一些挣扎,才得以新生,尽管花了一些时间,看似浪费,实则是要走过前期的迷雾才能让以后不与浑噩为伍,总算是功劳。

有点庆幸,最初的人生,参与了一些苦咸,才明白怎么去追求一些更美好的事物。非要走了一些弯路,才能意会到有些牺牲,是为了成全。

很多事情在慢慢远去,一些新的事物在渐渐靠近,新的记忆会模糊了过往,生活,也在不断地更朝换代。不过是三十来岁的年龄,竟然时时有种过了一生的澄明。也许内心感性一直都在,所有的道理在找到内心的纯粹和快乐之后,生活才算真正开始。热爱和敷衍,有太大差别。那种感受就是,稀里糊涂地活着,不过是应付自己,真正想要活出自己,态度就已经能说明一切。

4

懂得自己,也就懂得在生活的波澜壮阔里应对有余,也曾对它们假意冷淡,那是因为从没有去挖掘,原来藏有那么多滚烫的热情。

绕过一段又一段路,才知道怎么迎接它。

人生一天没有走到尽头,真的没必要给自己定义太多条条框框,生活每个阶段不同,思维不同,经历不同,自己就是一切可能的源头,每一段人生,都值得重新去认识自己。

自己,永远是最大的对手。

最近的一则新闻,大连一所大学的一名研究生通过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写的一句话,当然可以让人感觉到他的绝望:愿来世做一只猫。

看了下面的一些评论,说的都有一些道理,比如抑郁症,心里压力太大,担心自己毕不了业,被同学耻笑,被家长责备,等等。

从我的角度来说,这个同学太过于关注自己在别人面前的表现,以至于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别人差太多。或者其实自己并不差,只不过他眼中看到的那些人太厉害,这样一对比,就持续遭受打击,久而久之,一直挫败。

 

我在看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先生写的自己的遭遇,里面也描述过这个阶段:

 

我在北大第一次谈恋爱是我在北大毕业两年以后了,也就是在北大呆了七年以后。为什么是七年?因为我在北大不幸读了5年,为什么读了5年呢?因为我到了大三的时候心情实在是郁闷,这种郁闷就来自于我刚才跟同学讲的这一点,就是我每时每刻都在跟自己的同学比较,越比越觉得自己不行。而一个人最怕两种状态:一种是你本来有这么高,但你把自己看得这么矮;当你把自己看得这么矮的时候,内心里就充满了自卑,一个内心自卑的人永远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而且会非常敏感,甚至别人的一个眼神都会让你认为是恶意的或者是有点看不起自己的感觉。第二种状态是人本来就这么矮,但他非要把自己看得这么高,这就是过分的自傲与狂妄。过分自卑与过分狂妄的人大有人在。毕业后在未来能够取胜的人,都是能够非常理性看待自己,内心对未来充满奋斗精神并且合理自信的人。。。。。。。。

 

俞老师的这段话我觉得也是很多人的问题。我觉得在我们过分强调了孔夫子说的: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里我不是在谈论读书不好,而是很多人把读书当作一件很功利的事情,就好像这件事做完,天上哗啦啦就会降下来金子,地位,权势。很多人看起来学历很高,但其实读书很少。

这位同学我觉得可能也陷入了这样的一个误区。为什么我辛苦读了这么多年书,还是一无所有?

我不认为读书和学历是一件事。读书是生活方式,是滋润灵魂,让自己不断成长,不断看清自己和世界的生活方式。学历,是你学习专业技能,敲开自己想去的那个工作的一块砖头罢了。过度强调学历,会给人一种错觉,仿佛高学历,我就是高能力。我就应该获得什么,应该怎么样,这就很容易陷入钻牛角尖里面。

看看新闻就知道,这也是社会舆论给我打造的。什么高学历回农村种田养猪,什么清北进入街道办,下面还一堆人在那里评论。仿佛他们就不能做这些事情,每个人都是自由人,一没犯法,二没败坏道德,就这样被突如其来的社会舆论包围,任谁也是会不舒服的。

我们很浮躁,社会更浮躁,你说被话语体系包围的年轻人能不浮躁吗?钻牛角尖,想不通的人很多也就不奇怪了。

 

人生没有对手,除了自己

这是我今天真正思考的问题,也是想和你们说的。我始终认为,你自己才是你世界的全部,如果你消失,这个世界也就消失了,难道不是吗?在这个故事里,你是主角,别人都是NPC。

所以你始终关注那些NPC怎么样,就很容易忽视自己。玩过游戏的人都知道,NPC是事先设定好的,正如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唯一可控的因素只有自己。所以久而久之,就看不到自己,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当然也就别谈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了。

而这些其实才是你真正应该做的主线任务。

我不认为这个世界上存在一个对手(一说对手总感觉好像两个人就是对立的,哈哈),如果你真的要把谁谁谁当作对手去看待,我认为其实本质上也是在打败自己。

比如我们经常做的:

中学的时候看见某个同学学习成绩很好,哪几科特别厉害,自己也努力发奋,想要超越他,其实你没有超越谁,你只是超越了自己。你超越了那个懒惰,不够勤奋的自己。别人在不在意你超越他,你也不知道,你也不用知道,因为这和你的世界无关。

看见某个同学篮球技术很棒,自己也去努力练习。其实就是超越了原来那个不懂篮球技术的自己。

思来想去,其实活了一辈子,都没有躲开自己,也没有真正了解自己,也不知道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与自己作斗争的过程。你要和自己斗争,也要和自己和解,了解真正的自己,然后在此基础上,用有限的生命去不断垮台阶,去获得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就像永远看不到终点的台阶,一步一步往前走,看着你的“对手”一个一个落在身后,这是一个人的旅途。

                           

中国校园之声,青春的声音,我们一起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