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稿库 正文

都市夜归人-你有间歇性努力症吗?-20201228

小编 |

亲爱的朋友,欢迎收听来自中国校园之声FM520的「都市夜归人」,我是主播佳雪。欢迎您下载蜻蜓FM,网易云音乐,或者在我们的官网FM520.COM收听我们的节目,期待您与我们互动和交流。如果您想加入我们,也欢迎您在官方网站投递简历,青春的声音,我们一起聆听。

今晚我们来说说,你有间歇性努力症吗?

你曾有过这样的生活状态吗?突然被某人某事刺激,然后在一段时间非常努力地学习和工作,恨不得每天起床就为自己大喊一嗓子,“努力、拼搏、奋斗”,勤劳到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却又在感觉到收获颇微或者刺激平息之后突然懒惰下来,堕落地连自己也鄙夷自己的自暴自弃。

这种生活状态,我们可以称之为“间歇性努力症”。间歇性努力症,一个非专业术语的病症,却是现在许多人的通病。

间歇性地努力,意味着我们对很多事情虽然一开始都下定决心努力完成,却总是浅尝辄止,或许成功就差那一步,但一旦进入了那个间歇期,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成了泡影。你是否也有间歇性努力症呢?

有人说,自己减肥的时候饱受间歇性努力症之苦,周一到周五能够控制食欲和加强锻炼,一到周末却放纵吃喝,一周减肥的成果毁于周末。有人说,自己在学英语的时候会间歇性懒惰,偶然想起来会打鸡血似的背单词,勤勉一个月之后却没有坚持下去,由于没有及时复习,那些背过的单词也都被忘在脑后。有人说,自己会突然想辞职,自己创业做出一番事业,脑海里盘算了很久,甚至已经规划好蓝图,却又突然失去了勇气,依然做个按部就班的职员。

你在什么事情上会有间歇性努力症呢?你有间歇性努力症吗?在什么事情上你的间歇性懒惰表现得最为明显?又是什么原因让你突然向往拼搏,又突然变得懒惰?我们该如何应对自己的间歇性努力症呢?

都市夜归人,今夜,我们来说说,间歇性努力症。

 

这篇文章,或许也是我们间歇性努力症当中的一个病因,不知道,会不会引起你的共鸣。《你不是缺乏目标,而是放弃了原则》

前几天,同科室的女同事讲了个发生在她身上的笑话。年初的时候,我们这群“大龄少女团”雄赳赳气昂昂地团购了健身卡。她随即把微信名改成了“不瘦10斤不改名”。有次她拦了个出租车,手里正好没有零钱,改用微信付款。

对方是个年轻的小哥,刷到她微信名的那一刻,忍不住笑起来。说想起了他女朋友之前也叫“不瘦到50斤不改名”。我同事问:“你女朋友后来改了么?”小哥一声冷笑:“她用了这名字已经一年了,我看她能用上一辈子。”说起来是笑谈,但我们都不禁在想:为什么我们总在对着未实现的成果望洋兴叹?

每一个新年,我们有太多的目标想要实现。

在年度计划上写下目标的那一刹那,人很容易产生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还以为自己在哪一个平行时空里早已把它们实现。可是后来我发现,左右着你整个人生的并非想法,而是原则。在目标和现实之间永远搭建着一座桥,只有恪守原则的人才可以走完的。无法遵守一个原则的人很难料理好自己的生活。丢失原则而产生的自责不仅会体现在工作上,还体现在人际上。我曾经就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同事。她平日里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悄悄的把我拉到一边,然后细声细气地向我抱怨:另一个同事叫她帮忙去安排车辆,她看到那位同事很忙,一时心软就答应了下来。结果因为这不是份内的事,自己不熟悉,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反而被领导认为是办事不力。或者当她提前安排好了第二天要做的事,另一个同事却将自己手头未完成的工作交给她。她不忍拒绝,结果把自己第二天的安排打乱的一团糟。抱怨完,她往往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中:“明明在这件事情上,我自己占理,为什么当时不直接拒绝他呢?结果无端端把自己逼到这样进退两难的境地。”很多人自认不懂得拒绝他人,总在一些小事上吃哑巴亏。大部分原因却是源于——他没办法认可与坚持内心里的交际原则。当你有了一个合乎自我实际的原则,随之而来,你做的事情也会是合乎自我实际的。例如,给自己拟立一个原则:凡是自己不熟悉的业务和可能与自己的时间产生冲突的事情,即便是举手之劳,也不随意提供帮助。这样的原则能够帮助人在第一时间当机立断。它协助我们区分“份内的事”和“局外的事”,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某一个特定的目标里。

谁都知道“集少成多”的道理,只要能维持一个“集少”的原则,就注定有“成多”的一天。可是人的劣性,就是总会在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打退堂鼓,从内部去打破这个原则。我们为什么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其中的原因,有些是过度的自我怀疑,也有是用自我怀疑去掩饰一时安乐。举个例子说。几年前,我曾经加入过一个晨间写作的群。任务说起来简单,每天利用早晨30分钟写1000字左右的短文章。刚开始几天,我和所有人一样兴致勃勃地开始写作,甚至洋洋自得于能够提前完成任务。但过了区区几天,我和群里的几个人就开始打退堂鼓。我们开始推翻几天前为自己定下的原则,认为这三十分钟写下的文字毫无意义,何况那又是在每天“暖被窝都还来不及”的腊月里。“前怕狼,后怕虎”,我们最终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退出了群。结果到了年底,正好有相熟的出版方过来问我要作品,我却拿不出一部完整的作品。

“向自己的付出要求即时回报”——这是我们惯犯的错误。我们并不会立刻感受到自己行为的结果,这使得我们时常觉得原则并不重要。每天少写1000字,看似小事一桩,待累积到365天和遵守原则的人相比,其实就相当于失去了40万字。遵守原则不是即时到账的买卖,而是对自己的投资。每个今天看似很难达成的结果,其实都是来源于昨天对于最基本原则的坚持。我们控制着自己的行为,不让它出于准则的左右,而准则控制着结果。人不进则退,当你放弃了原则,就会自然而然地被推进一个更加紊乱的状态中。

在《高效率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中,就曾经给原则下过定义:“准则就像地心引力系统这样的自然法则,是客观的,与价值观不同……当你向下扔掷一个物体的时候,地心引力就决定了这个物体将如何运动。”你为什么总在自责?就是因为你没有坚持原则,没有做正确的事情。假如你做了正确的的事情,就只需等待结果。

到最后,你会发现人生其实就是一个陶瓷储钱罐,只有你不断的向内投入零散的金币,才能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砸开储钱罐买到自己最心仪的东西。那些看似轻松成功的人,确实没有比你多做多少事。他们只是每天告诉自己“定时在储钱罐里投一枚金币”,就这么简单而已。

 

 

 

我们都患了一种病:间歇性努力症

这一年,大林三十三了。

北京的雾霾吸了一整年,孩子的咳嗽也断断续续半年多。看着桌上的一堆报销单,点着那只早已有点迟钝的鼠标,听着隔壁桌王姐在聊他孩子又去哪个国家参加钢琴演出了,伴随着其他同事略有艳羡的称赞,他开始怀疑:当初来到北京是不是一个错误?那时正是初冬,大林孤身一人,连秋裤都没穿就从深圳热气腾腾地杀到北京,意气奋发地冲进了金融街的那幢大楼。身后,则是老婆打包的十几箱行李家当,还有恨不得一块打包寄快递的两个儿子。

当初,因为老板的一句话,他马首是瞻,毫不犹豫地下了决定:“离开已经生活了10年的深圳,带着老婆和两个儿子迁居北京。”周围人都说他疯了,老婆也一直在他耳边念叨着要不要再考虑一下。但大林毅然决然,因为老板说:“到了北京,有我的就有你的!”

老板确实努力地帮着大林上下打点,眼看着提职的事儿就要落定了,结果在一个周三的午后,老板被悄无声息地带走了。调任北京三个月,却因为碰上股灾救市的事惹了一身骚。于是,大林又一次陷入了彻底的低谷。茶不思饭不想,老板以前许诺的升职也打了水漂,他再一次从打鸡血的状态陷入了熟悉的模式:堕落。

这种感觉对于大林来说,太熟悉不过了。在他印象中,从上高中开始,这种鸡血与堕落的交替变换构成了他生活常态。一段时间努力地快被自己感动,一段时间又堕落地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典型的:间歇性努力症。

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发誓一定要冲进学校前三名;结果模考判卷老师给他的跑题作文打了零分,他鼓起来的热情一下子又被扎破了;浑浑噩噩了一星期,偶尔看到了同桌手里的读者,瞄了一篇文章《现在不够努力,以后够你流泪》,鸡血又来了,老子可不愿意以后抱头痛哭,于是又向着目标开始冲冲冲。大林运气够好,高考发挥有些失常分数刚到一本线,阴差阳错报了一所全国前十的985,因为那年是小年,人都没招满,一本线就是录取线,他竟然被神奇的录取了。大林向师哥师姐们打听着大学的奇闻逸事,幻想着自己的美好大学生活。还没进校园,他就给自己定了大学四年的目标:拿一次国家奖学金,发一篇顶级论文,谈一场不散场的恋爱。毕业时,除了依然紧握着女朋友的手,其他的目标一个都没实现。在走出校园的那一刻,他觉得世界是公平的。都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四年里付出最多的就是这份感情,而最后的结果也如他所意,王子和公主一起毕业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女人在恋爱时的智商为零,大林觉得,应该把男人也加上。因为这四年的大学时光,他每次考试都觉得自己是个弱智。跌跌撞撞补考了好几次,总算是有惊无险的毕业了。四年之中,除了爱情的甜蜜之外,他感受最深的便是那种间歇性的努力和堕落。前一天听了俞敏洪的演讲,发誓要把丢掉的英语甩起来,坚持听了三天单词,发现记住的还是没几个,看着那本大一就买了的四六级单词,他把自己逗笑了:“看了那么久,还依然没见过D开头的单词呢!”于是,把单词书一扔,跑去操场打球了。单词书的状态像极了他四年的大学生活,书的前一小段被翻了太多次,书页都有些破旧了,但后边的大部分内容却从来都没有看过,崭新如初。

那时阿里还没有现在这么如日中天,但马云爸爸也已经成为了创业的传奇。大林最爱看的就是名人传记,当堕落的时候,无助的时候,看看那些痛苦中起死回生的大佬们,觉得自己似乎也跟着他们重生了。那段时间,他最喜欢的就是站在西湖边上,捧着从地摊上10块钱一本买来的盗版马云自传,一看就是一下午。如痴如醉的状态持续了三天,第四天一觉醒来,他跟室友郑重宣布:”我要创业啦!”

创业内容是他在这三天里想到的——送外卖。那时还没有什么饿了么、美团、百度,他算是当年专职做外卖的第一家,他后来总是自嘲:“说不定我当年再坚持坚持,也能拼个亿万富翁啥的……”模式依然:从鸡血到堕落。

外卖第一单很顺利,靠着他从各种销售传奇传记里看的各种奇淫绝技,很快就把那家成都小吃老板征服了。三个人,第一单赚了200多,这对于当时的穷学生来说已经是笔巨款了。尝到了甜头,信心爆棚,于是大刀阔斧又找了三个同学,每天晚上开会打鸡血,谈梦想。梦想要有,万一实现了呢?

但梦想有了,大林发现,实现起来远没有那么一帆风顺。第一单生意虽然钱赚到了,却因为送餐仓促,搞混了好几次,时间有延误,于是他们的送餐队伍被一个宿舍投诉了。成都小吃的老板可没见过这架势,把200块给了大林,就再也不接电话了。大林跑到店里和老板沟通,老板显然心已凉,给他们上了一碗扬州炒饭,然后就骑着摩托车跑市场去了。于是,鸡血打的满,跌得也快。在苦苦挣扎了一个月之后,他把团队解散了。又是一个轮回,这种间歇性努力似乎变成了大林的一个死循环,怎么走都走不出来。

间歇性努力症,意味着很多事情都是浅尝辄止,或许成功就差那一步,但一旦进入了那个间歇期,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成了泡影。

离开学校,大林靠着亲戚的关系,拿到了一家券商的offer。从杭州到深圳的火车上,一路牵着女朋友的手,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干出个人样来!但间歇性努力的魔咒却总是甩也甩不掉。工作一年,大林结婚了,从初恋到结婚,他觉得这应该是自己这辈子最酷的事儿了。那时深圳房价还不高,而且首付比例很低,他从县城老家的父母手里拿着20万,买了一套市中心的小房子。有房有媳妇,紧接着儿子也来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大林觉得这应该就是幸福了吧。

虽说是高大上的券商,但其实后台工作让大林很郁闷。看着业务的同事每天风风火火,他有些迷茫。真的一辈子要干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儿吗?他的努力又开始了,考CFA!他把计划告诉了老婆,老婆很支持,但也有忧虑,CFA考试费用不低,孩子刚出生,房贷也要还,生活压力真的很大。老婆不想伤害大林的积极性,“老公加油,你是最棒的!”拿着老婆的背书,大林的复习计划开始了。要想过,先要把钱拍在哪儿逼着自己看书,于是,大林很自觉地做了报考的“early bird”,信用卡钱一刷完,大林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紧接着便是“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斗志满满。但大林隐隐觉得,这种斗志似曾相识,又有些害怕了。他从不缺斗志,但斗志却总是在某个中间时点荡然无存。

间歇性努力的有一个症状,便是给自己制造一种假象、幻觉。要努力,要奋斗,要拼出个人样!当喊出这些励志的口号时,大林感觉似乎已经成功了一半。

心理学讲,我们对自己通常是高估的。而高估之外,又给了自己更高的评价,于是,我们便会把潜意识地把一件事情的难度看得过低,原本需要一年来完成,那种充血的斗志会告诉自己:“老子半年就能搞定!”

于是,我们真的努力了半年,却发现,怎么离目标还是那么远?然后就再一次掉进了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怪圈,从鸡血到堕落的死循环又来了。

大林也一样,真的开始看书之后,他才发现CFA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但既然钱都交了,破釜沉舟也得硬着头皮看啊!第一年,CFA一级低空飘过,他洋洋得意,老子还是棒棒棒的呀,都没怎么看书就考过了。是啊,一级的那些基础知识,不就是应该那么轻松考过么?

第二年,考二级,挂了;再考,又挂了;三战,还是挂了。

大林欲哭无泪,他想不通,为什么复习一级的时候就随随便便看看书能过,考二级都已经加大复习时间了,却屡屡败北。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果然又包围了大林,紧接着便是自我放弃。在第三次挂的那天,他给老婆发了条短信:“老婆,我不考了,对不起。”

间歇性努力的人,还有一个“优秀”的品质,就是喜欢自我批评,而且把自己批的非常恨。那种对自己的憎恶,对堕落状态的愧疚,对身边人的辜负,所有的恶毒词语都狠狠地甩到自己身上。这种所谓的“千夫所指”依然是他们的一种幻觉,大林的媳妇没有怪他,他却已经无法原谅自己。

自我批评也要有度,但间歇性努力症的人们却喜欢把自己批到极致,于是,大林自己被自己打败了。

这一年,大林三十三了。

从四川的一个小县城,到美如画的杭州,再到奋进向上的深圳,再到雾气腾腾的帝都,大林有些累了。

有时候,他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努力的人,但有时候又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一堆扶不起的烂泥,他感觉似乎永远也逃不开这个忽冷忽热的魔咒。

很想对大林说,其实我们都在用同样的方式,走同样的路,间歇性努力症很恼人,但绝不是不治之症。不以努力为荣,也不以堕落为耻,只要试着把努力的时间拉长哪怕一点点,或许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共勉。

                           

中国校园之声,青春的声音,我们一起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