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芒:青春的迷惘
人一辈子,最难忘的其实只有两个阶段,一个是童年,一个是青春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他的时光简直就像嚼过了的甘蔗渣,淡而无味,而且一年一年地越过越觉得过得快。所以历来就有人认为,青年时代以后的日子都不必过了。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于33岁时死于征战途中,被黑格尔称为“一幅最美的景象”,因为“要使他永远以一个青年出现于后世人眼前,他就不得不在年纪轻轻的时候早死”。我国“五四”时期的“新青年”则有人提出,人过40都该杀。这都是当一个社会处于青年时代所流行的议论,生于这样一个时代的年轻人是最幸运的,因为只有他们最有作为。
但一个社会不可能永远处于青春期,而是要么走向成熟,要么迅速老化。所以,在人类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青年人的常态就是处于动摇和迷惘之中,他们常常羡慕前人年纪轻轻就干出了丰功伟绩,震撼了世界,而自己身处一个普遍平庸的时代,不要说没有建功立业的条件和机遇,就连一个站得住脚的理想都失去了。不过,尽管今天有不少青年看起来比老年人更老于世故,但青年之所以是青年,正在于他们并不满足于自己和自己时代的现状,在内心中有一番挣扎和探索,想要参透人生的意义。青春的迷惘,其实正是对人生意义的迷惘,对自己“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迷惘。以前看过一本苏联小说叫《你到底要什么》,讲的是苏联“解冻”后的60年代青年寻欢作乐之余的怅然若失心态。记得当时我还在农村当知青,几乎所有同龄人考虑的都是“我将会成为什么”,却极少有人考虑“我到底要什么”。是啊,我将会成为什么自然会成为什么,可是我到底要什么呢?这个问题不搞清,我将成为的那个“什么”很可能是我根本不想“要”的,到那时如果我再明白自己真正要什么,那就晚了。
当时眼前的确是一片漆黑。这不仅是指对我这种“出身不好”的青年来说,招工和“工农兵推荐”上大学绝无希望,只能打算一辈子务农;而且更重要的是,没有任何人能够给我指一条精神上的出路。现行的一切理论、宣传、口号和指示都成了明显的骗局,我渴望找到一位老师、兄长或父辈,能够在做人和思想方面给我立一个榜样,或提出一些有益的忠告。但我最终是绝望了。我终于明白了,除了靠自己,谁也不能帮我。那时,未来在我心中完全是一个未知数,整个国家的命运同样如此。我在迷惘中奋起,在迷惘中读书学习,在迷惘中探求人生的意义和国家的前途。经常会有一种空虚感和底气不足的怅惘向我袭来,其中交织着朦胧的战栗、神秘的预感、暗暗的焦虑和莫名其妙的恐慌。但它并没有将我击倒,而是迫使我带着深深的忧郁和伤感,游向知识的大海。今天想来,我要感谢青春的迷惘,虽然当时感到自己像掉进了无底的深渊。我怀念自己的青春时代,主要就是怀念这种迷惘的心情。
的确,正是在40岁上(“不惑”之年或“该杀”之年),我开始不再迷惘了,而代之以一种紧迫感。经历了考研、读研、留校任教的一连串“时来运转”之后,那一年我突然发现,人生苦短,我这一生要做的事恐怕是永远也做不完了,所以要赶紧做,现在就做。我放下了一切爱好,一切郊游的机会,除了讲课之外就是埋头于书斋,抓紧一切时间,拼命追赶着某颗遥远的命运之星,经常梦见自己误了火车。我终于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了:我要搞清一切真相,历史的真相,社会的真相,人类的真相,人性的真相,最终是自己的真相。人生中充满了欺骗、自欺和虚伪,我不愿意度过一个虚假的人生。当然,完全搞清真相是不可能的,否则人就成上帝了。但我认定人的生命之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他有这一点灵明,或者说神性,他类似于上帝。最近十多年来,我的生活过得平静而无纷扰,与我青年时代的动荡不安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从自己的时间感觉上来说,这十几年过得简直就像只有三个月。但我感到自豪的是,我没有虚度光阴,我把我的一生都凝聚在我青年时代所选定的一点上了,为此我要再次感谢当年的青春的迷惘。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不同的,他的选择自然也与别人不同,这一点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更是如此。但很可能,世世代代的奋发有为的年轻人对自己的青春会有共同的或类似的感受,他们所体验到的青春的迷惘并不是特殊的风景,而是人性结构中的一个必要的层次:它带给人生以痛苦,但同时也为人生积聚着力量。
《谁的青春不迷茫》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不同的青春通往不同的未来,不同的晚景也因曾有不同的青春。人生这趟没有回程的旅行,恰逢青春之时,我们遇见最多的交叉路口,每个路口都通往不同的未来与生活。未找到归途,出发的少年踌躇在十字路口前,谁不曾迷茫,谁的青春不迷茫。
迷茫的青春曾来源于年少轻狂的叛逆。青少年时期的青春,感情青涩而纯真,想法单纯而美好,行为勇敢而直率;那时候的我们,曾将自己全心全意地托付给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将天马行空的幻想和大人们高谈论阔,将行为想法与大人们一一对较。当遭遇到了现实种种不留情的打击,为了捍卫自己的童年,难免会叛逆起来,与全世界对抗,成为大人眼里的叛逆青年。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天高地厚的叛逆,其实只是在告别童年的自己,接受世界的洗礼,适应于世界的过渡期。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们,诸事不顺,万事违心,在重新形成世界观的同时,谁不曾迷茫呢?
告别童年,走向成年的青春叛逆期,谁不曾被现实社会世界打击得黯然失落,谁的青春不迷茫。
迷茫的青春告别于对现实的不妥协。迷途的人是因为没有找到路,迷茫的青春是因为没有找到归途。告别了幼稚,失去了昔日的梦幻乐园,迈过童年,走向成年的青春期里,我们不再依赖儿时的幻想,认清现实的同时,也便失去了内心的归属感,犹如一条没有了根茎的小草,在现实世界中随风飘荡,找寻不到自我存在的价值。那只是因为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没有理想,没有梦想!告别来路,不知归途,怎会不迷茫?而如果当我们找到梦想的时候,将不再迷茫,有方向的人不会迷路,有理想的人不会迷茫。在通往理想的过程中,会遭受到世界的各种风吹雨打,接受洗礼的过程,也是凤凰涅槃的过程。秉持梦想,一路拓荒,不向挫败低头,不向现实妥协,披荆斩棘,在磨难中到达目的地的过程,便告别了青春的迷茫。
在追寻理想的岁月里,不向现实妥协的青春,正告别了迷茫。
每个人都一样,谁的青春不迷茫。
青春,梦想
那些青春,已悄然老去;那些梦想,你可曾记得?那些人,那些事,是否依然记得?
青春,只一个很美的词,但又不知道它美在哪里。或许是因为年轻,所以享有青春。或许是因为年轻,才会对所有怀揣幻想。有些时候,曾幻想现实是多么美好,真想一下子融入现实生活中去感受一切。校园里的青涩年华,拥有美好的青春时光。我是幸福的,幸福到感受不到现实的残酷。而今,忽然回头,一些斑驳的记忆已支离破碎,再也拼凑不回。在我们的生命中,青春也悄然老去,离我们越拉越远,模糊了我们的实现,忘记了前路的方向。
青春,是一个残酷的词。但又不明白它为何残酷。或许是因为成熟,所以知道残酷。或许是因为成熟,才会慢慢遗忘了青春。偶尔回头看看,却发现自己已偏离了轨道,和现实越走越近了,以至于丢失了那份纯真。
梦想,似乎很重、很重。压得我们快要喘不过气。有时候甚至想丢开它,独自去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不知不觉中,梦想也随着我们长大了,越长大就越重。我们肩膀上的压力越大,脚步就不会变慢。这个季节,很快就会离我们而去,只是我们还停留在原地,依然守护着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
曾几何时,梦想拉近了我们与现实的距离,把我们一下子打回了原形。我们渐渐地,和现实越走越近。而在残酷的现实中,梦被扭曲了,变味儿了。无意之中,它渐渐偏离了我们。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个自私的人,哪怕是一无所有。然后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也变得很现实。于是只好重新拾起那些残缺的梦想。那些陈腐的过往,如今已随风即逝。雨过之后,我们看见的不是阳光,不是彩虹,而已灰色的天空,没有一丝色彩。
繁花过后,青春散尽。那些要不可以的梦想,随着一阵微风而远行,不留一丝足迹。而在我们心底,仍然残留着一些破碎的痕迹。常说:我们有资本,因为我们还年轻。可是青春经不起肆意挥霍,也许有一天梦想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见。有一天,我们终将会慢慢老去。
繁华云烟,一逝而过,再也不回首。
青春不老、梦想不灭,只要心中有梦。
90%迷茫的年轻人都来自一个普通的原生家庭
毕业后,我一个人在外租房生活了五年,到目前为止,我隔壁的租客已经是第二十二个,我在这套房里迎来送往许多人,已经成为这里的元老。
新来的一个租客,85后大哥,每天上班朝九晚五,回来后都会在电脑前玩上3、4个小时直到凌晨。
刚开始我将他判定为“又一个被游戏绑架的青年”,因此心中有点不屑,认为他跟我前几任的邻居一样,无目标无追求,只会挥霍大把时光,终将一事无成。
但是,后来,他告诉我,“我这个年纪,如果不是为了挣钱谁要去玩游戏”。原来,他玩梦幻西游一次同时开5个号,每个小时打怪升级可以挣3-4元,一个晚上可以挣上20元。他希望一年后,每个号可以卖5000元。
我问“我以为你就是打着好玩的,这样不是很枯燥吗”,他说“是很枯燥,但是没办法,下班后总要再挣点钱贴补家用,这样每天打一年可以多挣2-3万”。
这位大哥来自湖北,年轻的时候做大量的农活,得了腰间盘突出和脊椎病。他初中毕业,非常羡慕我会办公软件,在他看来,我会用WORD和PPT是一件多么厉害和神奇的事情。
在我眼中,这位大哥是一个多么勤奋和节约的人,他每天几乎花12个小时在挣钱,但是挣钱的效率却非常低,典型的“用时间换金钱”,长期以来,也没法培养一门技能,用大好的青春挣来的钱顶多够生活,买房买车的概率很小。
我发现,很多在生活和职场上苦苦挣扎的人,大都来自一个普通或者相对比较贫困的原生家庭,这个原生家庭能把孩子拉扯大已经很不容易,无法在教育、陪伴、情商、生活技能、兴趣爱好等方面给予孩子启蒙和培养,因为这些都涉及到隐性和显性成本。等到孩子长大后,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闯出一片天,却发现四处都是天花板。
我有一个朋友孟丽,出生在偏僻农村,大学本科毕业后,考了6次公务员依然没有考上。孟丽经常跟我分享她的焦虑和生活压力,她一个月工资3500元,每个月要给家里1000给妈妈看病,房租750,加上自己没什么专业技能,每年日复一日做着行政打杂的工作,她经常说,“这样的工作没什么前途,但是自己又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不知道培养什么技能,只要能考上一个铁饭碗,不管是公务员老师都可以”。
孟丽的男朋友先她考上公务员后,男朋友的父母开始看不上她了,觉得孟丽没有一个稳定的工作,配不上已经是公务员的儿子。因此,孟丽现在更加焦虑,考了这么多次,每次落榜,使她每次都陷入深深的自责和自卑中,“我太笨了”“我不会读书”“总是考不上,我好害怕,下次都不想考了”。
孟丽接二连三地失败,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再加上农村父母和亲戚的闲言碎语,孟丽开始随波逐流,听从父母安排回老家做一名兼职教师,听从男朋友的建议,放弃考公去考研。在我看来,这样摇摆不定是很不利于孟丽成长的,因为她将花更多的时间重新开始一个新的领域,潜台词就是:孟丽能力真的不行,放弃考公换一个吧,或许能走得更好。
其实,我觉得孟丽之所以在淤泥里越陷越深,越活越糊涂,是因为她的圈子没法接触一个真正的引路人。孟丽过去3年来,每天下班必定要完成一百道题的刷题任务,总是复习到深夜,她这么勤奋,这么刻苦,这么有毅力怎么就不能成功了呢?
核心问题是,她自己可能都不知道,她每天花这么多时间在复习,其实效率低得惊人,原因是,她并没有掌握做题的原理和正确方法,一直用她自己研发的或道听途说来的方法在复习,因此走了许多弯路。
如果她去报考公务员班,成功的几率会大大提高。在公务员考试这个领域深耕多年的导师已经知道,什么样的训练方式能够帮助她考上,什么样的复习规律必须要遵循,什么样的知识是一定要记住,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学会举一反三。
但是,如果人人都拥有这样“高效的练习”,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就不会再是“万人过独木桥”了。这样的练习是需要巨大的成本,普通的家庭很难承担得起,再加上孟丽一方面需要负担家里,一方面需要独立生活,生活得已经很拮据。
这样,她想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去摸索。
我之所以对“原生家庭”深有感触,都来源于过去一年来,我做教育行业工作时遇到的一个阿姨及她的两个孩子。
廖阿姨是一位全职妈妈,老公在欧洲做管理工作,生有一女(目前读高二),一男(目前读初二)。廖阿姨全身心陪读、教育孩子,平时她的收入主要来源于3套房屋租金。
她的两个孩子都十分优秀,大女儿专业声乐,小提琴10级,唱歌跳舞样样出色,一节专业课4000元,师从最专业的大学教授。小儿子目前就读当地最顶尖的私立中学,四大名著古诗词信手拈来,并且从小学习跆拳道,在国内各大舞台上斩获多次金奖;小小年纪,口中经常说的是国际政治经济、法律等。
如果你第一次见到这两个孩子,你会惊讶现在的00后成长速度非同一般,他们在中学的认知水平和见识就远远超越了大学毕业的你,让人焦虑自己是否被社会淘汰了。
但是,我认为,其实不是她的两个孩子多有天赋多会学习,他们才这么优秀,而是因为背后有廖阿姨像一个操盘手在一点一滴地打造。
说实话,我觉得这两个孩子的勤奋、踏实、自觉性都比不上当年的我,我读初中时,作业总是做完才会去吃饭,寒暑假作业在三周内自己完成,不会的题目统一问哥哥,因此,我经常很受大家欢迎,总有一堆朋友来我家抄作业。我从来没让父母操心过我的作业。但这两个孩子经常打游戏、网恋、沉迷电视剧和社交软件,只要廖阿姨不在家,立马从做作业状态变成游戏天地。
平常的廖阿姨绝对是一个虎妈,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表来安排生活,定点回家,超过时间必须汇报,每天他们有1个小时的运动时间,30分钟的娱乐时间,其他都是各学科的学习时间,10点必须准时睡觉。如果两个孩子违反就要受到处罚,最严厉的一次是小儿子因为不听话,被逐出家门一个晚上。
廖阿姨用最好的教育资源、平台、人脉、优质的陪伴、良好的纪律等等来培养这些孩子,前提是家庭条件还算优渥,家里有钱能够让孩子上最好的专业课,因此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比一般人优秀。
著名投资大亨巴菲特曾经这样说:
“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各方面的条件就很优越。我的家庭环境很好,因为家里人谈论的都是趣事;
我的父母很有才智;
我在好学校上学。
我认为,我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这非常重要。可以说我在恰当的时间出生在一个好地方,我抽中了‘卵巢彩票’。”
他的小儿子之所以谈吐不凡,见识多,那是因为他从小在妈妈身边耳濡目染,小儿子说“我小时候经常看妈妈拟合同拟文书,妈妈也经常让我做,因此,这些东西现在对我来说很简单”。廖阿姨经常带小儿子去各大场所,囊括社交、会议、活动等,并且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廖阿姨会主动谈论国际形势,引发孩子的兴趣和参与讨论。
并且,小儿子从小对法律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从小学开始,每天中午必看《今日说法》,因此他很小就立下了一个职业目标:长大后要成为一名律师。直到现在,他越来越坚定这种想法,今年,廖阿姨已经托关系为小儿子找了一家律师事务所,暑假到来的时候,小儿子就能去一线学习更多的知识。
而大女儿已经能够靠上门去教琴赚取零花钱和生活费。
以上你所看到的,仅仅只是一名初中生和高中生。他们正在以抛物线的轨迹快速成长,而且这种差距将越拉越大。如果你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你也一样优秀。
以上我提出的现象,不是让大家抱怨自己的出生,而是认清现在的自己,对症下药,更有目的地学会自我教育、自我培养,同样能实现快速成长。
因此,我总结了普通原生家庭出生的孩子可能具有的以下几个特征:
1.在与人交往或职场上更容易算计或成为戏精。电视剧《知否》中庇护盛明兰长大的老太太曾说“以后要让明兰嫁个好人家,这样她就不用再隐忍步步小心、算计、看别人脸色”。虽然是电视剧,但是对现实生活有很大的借鉴。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知道向上爬的不易,也缺乏自我提升的资源和平台,因此会另辟蹊径寻求上升的机会。
2.盲目勤奋,靠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空虚的内心,实则没有目标。在职场上,你经常看到这样人,每天很忙,把自己塞得满满,加班应酬成为常态,回到家已是深夜,然后日复一日循环这样的生活。其实,越忙的人反而容易把自己限制住了,因为你始终在投入的是如何让自己更好地给别人打工,而不是停下来仔细琢磨,我如何利用公司的资源和平台转换成自己的资源,实现自己给自己打工。
3.效率低下,很想通过自我努力实现阶层跨越,但是不得其法。“三分钟热度”“坚持不下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实喂养了很大一部分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相比其他条件较好的家庭,假如他们的孩子对考研有兴趣,完全可以在家专心复习,不用在职考研,并且还能上价格昂贵的培训班,有严格的一对一辅导,大大提高了坚持学习和成功的概率。
4.朴素节约,工作多年挣取的钱只够糊口。很多年轻人在城市中打拼,为了能在人前光鲜亮丽,对化妆品、衣服等穿戴要求很高,平日里出于合群又得跟风聚会,因此,扣除房租和生活费,基本每个月都是月光,然后对三餐极为节省,很少买价格贵的水果,并美名其曰“减肥”。一年下来,基本没存什么钱。
5.很大部分成为“肥宅”“佛系青年”。实在不是年轻人愿意宅,而是如果出去玩乐,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每个月只有一点钱的工薪族来说,他们宁愿在家打游戏、看电视剧,因为这些并不会造成额外的消费。久而久之,他们渐渐对聚会、逛街、旅游等貌似提不起劲,成为了大家眼中所谓的“佛系青年”。
现实很残酷,但又没什么大不了,知道了缘由,现在你开始停下来,仔细想一想,做任何事情之前,只有方法对了,路才会对。假如你在迷茫,在挣扎,很大程度上你正在走弯路,切记,不要再花大把的时间去盲目勤奋了,相信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