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稿库 正文

最in话题-欺负消费者真的是商家的天性吗?20200526

小编 |

新一代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可以天天点二三十元一杯的奶茶,但不一定能接受昨天卖二十元的奶茶,今天涨到二十一元。

商家也知道,涨价需谨慎,但房租涨了原料涨了人工涨了,售价不涨当然肉疼。于是,涨价变成了一门技术活。

最近,武汉一家网红奶茶店,就以别具一格的涨价方式杀出重围,荣登热搜。据网友爆料,该店售卖的大杯奶茶,所用的吸管却比杯身短,竟然还能插到底。撕开杯子底部的纸壳,里面竟然有一大截是空的。

店家回应,这一款本身就是套杯设计,镂空层是可以给加盟商、门店做活动放礼品用的。同时还称,大杯容量600毫升在菜单上有说明。在他们家的菜单页面上,大杯容量写着550毫升,小杯是400毫升,价格却相差5元。有好事网友同时买了大小杯奶茶做对比,拆完隔热层之后,反正肉眼是看不出来这150毫升的差距。奶茶店方面解释称,这杯子底部的镂空设计是为了隔热,防止烫伤。

听起来很有道理。不过,隔热为啥隔底部?也没见有人用观音托净瓶的手势托奶茶呀,隔热不该隔杯壁么?而且这匠心独运的隔热设计,看起来还是有消费门槛的尊贵服务,买小杯不配隔热,只有买大杯的顾客才需要担心他们被烫着。

事到如今,广大网友已经搞不清楚,究竟是店家在空杯上整幺蛾子的手段多,还是事发后解释来解释去的设计理由多。

奶茶业并不孤独,“消费者不要有智商”,可能是天下商家最普遍的梦想。

有位网友分享说:她特别爱喝必胜客的鸡茸蘑菇汤。以前,一份汤基本可以填饱他的半个胃,但最近,他发现外卖的汤分量好像变少了。而在商家的电话回访中,商家解释说:“汤的分量是没有少的,您是不是很久没有点过了呢?哦也可能是之前的厨子多放了蘑菇呢。”

说来说去,反正汤没少,您要是觉得喝不饱,那肯定是您的胃悄悄变大了。

还有网友也表示,觉得麦当劳的分量在逐渐减少,每次收到外卖都感觉像点了儿童餐。去年,南方都市报做了一份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消费者觉得汉堡缩了水,但麦当劳工作人员淡淡地回答:“汉堡显小,是因为绑得紧了。”

不只在中国,汉堡、薯条的尺寸问题,牵动着全球快餐爱好者的心。美国问答网站上,曾有一位网友直接提问:“这些年来,麦当劳的食物分量是不是在越变越少?”

问题下面有一位麦当劳员工回答道,的确是越变越少了,原因主要有两个:健康和利润。根据这位业内人士的说法,麦当劳汉堡变小的原因,还与官方倡导健康饮食有关,更小的汉堡,能贴心地让人们吃到更少的糖。

但利润才是食物减量的真正动力。举个例子,一份食物少了2%,用户根本察觉不到,但这在过去十年里隔一阵子就发生。

在消费者的印象中,麦当劳这一类商家,已经算是很少涨价的良心企业,但实际上,那些越来越小的汉堡、空了一半的薯条盒子、冰块越来越多的可乐,都是煮熟青蛙的温水,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为同样的商品付出了更高昂的价格。

跟奶茶店的镂空杯设计比起来,汉堡薯条巧克力的提价方式已经相当小心翼翼,但还是引起了不小的嘲讽声浪。想赚更多钱的卖家和想花更少钱的买家之间,哪有什么真正的你情我愿?

物价变动,成本提升,涨价其实是必然现象,只是大家的钱包都不愿意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

真正做到看起来“没涨价”的,可乐行业得有提名。这么多年,一块钱的包子涨成两块五,一块钱的公交车也已经两元起步,但3元的可乐它好像永远3元。

可事实上,你手中那瓶仍如初见的可乐,可能已经从355毫升变成了330毫升。因为制糖工业的不断发展,加上可口、百事两大巨头的博弈,可乐的生产成本已经很低,但地主家也是想要余粮的,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你喝的可乐早就不再是当初的可乐了。

大家也许还记得前阵子海底捞的涨价事件,复工之后,海底捞以受疫情影响、人工及原料成本上涨等理由涨了价,涨幅大概在6%。

消息一出,网友一片哗然。海底捞不算便宜,顾客的消费预期已经算高的,即便如此,大家也扛不住它一次要你多花6%的钱。

更戏剧化的是,抗议声势渐大之后,海底捞又迅速道了个歉决定不涨了。朝令夕改,对消费者而言,这一举动就像是在说,之前涨价的理由不成立,我只是赚钱心切而已,谁知道这届消费者这么有脾气?

作为一家好评度颇高的餐饮企业,海底捞过分自信地为同行们做了一场坦荡涨价的实验,并以失败告终,甚至可能会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被限制涨价的步伐。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价涨。商品社会,涨价既然不可避免,比拼的就是谁家的价涨得体面了。汉堡可以小,但别小到让我吃不饱;汤的分量也可以少,但你不能哄我说里面只是少了两块蘑菇。

市场价格的变动,消费者并不是不能理解,他们真正在乎的,无非是值不值而已。

                           

中国校园之声,青春的声音,我们一起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