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稿库 正文

吃货天堂-四川香天下火锅-20200831

小编 |

hello大家好,又见面了,吃货就是我,我就是陈思怡。没有什么是一顿饭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就是两顿。辛苦了一天,让我们先来听首歌放松一下吧。

(公交车到站提示音)“各路火锅英雄请注意,各路火锅英雄请注意!前方到站四川香天下火锅站。请您带好随身物品,准备好128个G的胃,于前方站下车。”

今天我们来到的是四川香天下火锅店,一家火了20年,被大众点评收录整整6年的四川火锅店。听店名还以为来到了四川,不过今天的地点依然是在上海,这家店在上海各区共开了10家分店。青竹木制的桌椅、屏风隔断都满溢着巴蜀的市井气息,在这古色古香的氛围中,火锅如同拥有魔力一般,治愈着疫情阴霾笼罩下的每一个人,为了致敬我们上海的英雄,上海所有医护人员,2020全年到店享受堂食6折优惠!并享有优先安排座位特权!所以还等什么,拉上身边的医护人员伙伴,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樱花树下吃火锅的快乐吧!

火锅必不可少的当然是锅底啦!这家店的小熊锅底可是店里的人气担当,桌桌必点!不仅有可爱的小熊助阵,还有用量实诚的底料。小熊乖巧的静坐“等待被吃”,底料里的鹌鹑蛋、鸭血和豆干差不多堆得和锅齐平,分量感人的锅底仿佛一个无底洞,辅料捞也捞不完!待小熊融化,锅底煮开,熟悉的热辣气息扑面而来,久违了!我的快乐!另一边的胡椒猪肚鸡锅底,实力也是不容小觑!随手一捞就是大块的鸡肉和猪肚,配上精心熬制出的高汤。炖煮过的鸡肉已经非常酥烂,舀上一碗,开启美滋滋的火锅之旅~另外,乌鸡菌汤、番茄牛膝骨、花胶鸡也是不错的锅底选择喔~(2-3人建议中锅,4人以上建议大锅)

既然来了,当然是不能错过这家店销量1000000+份的狮头鹅肠,又宽又长,新鲜脆嫩!每份一根,足足3m+长!不过为了吃起来更方便,还是请店员小哥哥小姐姐帮忙剪断再下锅吧!宽宽肥肥是狮头鹅肠的特色,玲珑又剔透,只需等待10秒,就能获得口感清脆的大满足啦!从锅里捞出,这微微蜷曲的火辣模样,我先吃为敬!

吃火锅怎么能少了肉呢!一米肥牛也是这家店的销量王了!气势磅礴!足足一米的长木盘上桌,要挪走好几个盘子,才能放得下!这道菜一定要一下子全部把肉撸到锅里,都是来“报复性消费”的,拿出你们吃火锅的气势来!终于不用再锅里找半天肉了,这么一大盘下去,随便一夹就能夹到好几片!

对于选择困难的吃货来说,九宫格就是我们的福音啊!一盘涵盖店里的人气选手们,随着时令变化,菜品会有所变化。麻辣牛肉、菊花鸭胗、翡翠贡菜、午餐肉等九小格,格格不同,格格美味~

翡翠贡菜丸子也是这家店的特色菜了,红白相间的肉泥点缀着翡翠色的贡菜,还没下锅就让人充满食欲!贡菜的爽脆加上肉丸的鲜嫩,两者完全不同的口感相结合,再加上辣锅的洗礼,好吃到晚下手一秒就会抢不到!

毛肚也是四川火锅涮菜中的常青选手了,新鲜的品质肉眼可见,毛刺根根分明。怎么涮,规矩大家都懂吧?看这挂满红油的模样,谁能不心动!

香酥脆嫩的农家酥肉总叫人欲罢不能,还没等得及扔下锅,就已经被进行了“光盘”处理。

虽说火锅就应该是大口吃肉的节奏,但是没有蔬菜参与的火锅,是不完整的。从冷气柜里拿出的活体豆苗,鲜嫩翠绿,就连不爱吃蔬菜的小伙伴,也忍不住吃了好几口。

既然今天的主题是火锅,那就让我们来聊一聊四川的火锅文化吧!四川火锅,以麻,辣,鲜,香著称,他来源于民间,升华于庙堂,无论是贩夫走卒、达官显宦、文人骚客、商贾农工,还是红男绿女、黄发垂髫,其消费群体涵盖之广泛、人均消费次数之大,都是他地望尘莫及的。作为一种美食,火锅已成为四川和重庆两地的代表美食。四川火锅的出现,大约在清代的道光年间(1821-1851)。经过多方考证,四川火锅真正的发源地是长江之滨–酒城泸州的小米滩(现高坝二五厂)。炊具仅一瓦罐,罐中盛水(汤),加以各种蔬菜,再添加辣椒、花椒祛湿(因为有”菜当三分粮,辣椒当衣裳”之说)。

当时,长江边上的船工们跑船常宿于小米滩(小米滩在当时是四川境内长江边上的一个很适中的码头)。停船即生火做饭驱寒,船工们吃后,美不可言(在他们心中),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在长江边各码头传开了。

当时的重庆却是水路交通要道,比起泸州就大多了。这种食俗沿袭而下,传至重庆后,就又有一番变革了。当时一些苦力(”棒棒”)见到这种吃法后,就跑到杀牛场捡一些被人丢掉的牛内脏到长江里洗净,切成小块,和船工们一起吃。大家都觉得非常美味,又能填饱肚子,又能驱寒。再后来就有人干脆用一挑(两个)箩筐,一头放些牛杂(以毛肚为主)、小菜,一头放一泥炉子,用一口分了格的”大洋铁盆”放在炉子上,盆内沸腾翻滚着一种又麻又辣又咸又香的卤汁,每天就在河边、桥头或走街串巷的叫卖。于是这些船工、苦力(棒棒)们也不再自己生火煮了,各人认定一格,即烫即吃,直至吃饱,还花费不了多少钱,既经济,又方便,又能增加热量。除了那些苦力外,来围着挑担子的吃的人也越来越多。直到民国二十三年,才有人把它搬进了小饭店,把这些担头移到桌上,泥炉依然,只是将分了格的铁盆换成了赤铜小锅,卤汁、蘸汁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干净而适合众人的口味,慢慢地这种小饭店越开越多,在重庆对岸江北的一条小街上几乎全都是这种饭店,并且吃的人相当多,这就是“重庆毛肚火锅”的起源。后来人们为了记住这种吃法是从小米滩传过来的,就干脆把这条街称作”小米街”。

乃至后来,到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火锅日益兴盛,官场要员、金融巨头、商人、记者等以吃火锅为荣,有人还把这种火锅店高尚化。许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跑到台湾的国民党老兵,至今仍念念不忘重庆火锅的美味,有的还在台湾开起了火锅店(但由于原材料的问题,老是赶不上四川本地的味道)。所以许多书上都说四川火锅发源于重庆江北,但事实却是源于泸州,在重庆发展开来的。

四川火锅表现了中国烹饪的包容性。“火锅”一词既是炊具、盛具的名称,还是技法、“吃”法与炊具、盛具的统一。表现了中国饮食之道蕴含的和谐性。从原料、汤料的采用到烹调技法的配合,同中求异,异中求和,使荤与素、生与熟、麻辣与鲜甜、嫩脆与绵烂、清香与浓醇等美妙地结合在一起。特别在民俗风情上,呈现出一派和谐与淋漓酣畅相溶之场景和心理感受,营造出一种“同心、同聚、同享、同乐”的文化氛围。 它有较大的普及性。在四川,上到官员,下到百姓,无一不偏爱四川火锅,家家都会做。在制作配料上,最能代表川味中麻辣烫的典型性格,正宗的毛肚火锅以厚味重油著称,传统汤汁的配制是选用辣豆瓣、永川豆豉、甘孜的牛油、汉源花椒为原料。先将牛油放入旺火的锅中熬化,在把豆瓣剁碎倒入,待熬成酱红油后,加速炒香花椒,然后掺牛肉原汤,加进舂茸的豆豉和拍碎的冰糖、老姜,加川盐、醪糟和小辣椒熬制。

另外啤酒风味、酸菜风味以及海鲜风味等味型,不同的火锅品种,有不同的火锅汤汁和不同的调味料,数量可达30多种。此外,附属重庆火锅的味碟也很多,可用麻油、蚝油、熟菜油、汤汁和味精、蒜泥、蛋清等调制而成,将烫好的菜品蘸着吃,既调和滋味,又降火生津。

昔日的老火锅馆内,特制高大的桌凳,铁铜质的锅下,炭火熊熊,锅里汤汁翻滚,食客居高临下,虎视眈眈盯着锅中的菜品,举杯挥箸。尤其盛夏临锅,在炉火熏烤中汗流浃背,吃得起劲时脱掉上衣赤膊上阵。重庆人吃火锅的豪放与气吞山河之势是其他地区无法相比的,这正是巴渝饮食文化的体现,是古老巴民族勇武豪放性格和饮食文化心理的表现。

如今的火锅已现代化了,火锅汤由传统的红汤发展到红白汤、海鲜汤、药膳汤、酸辣汤等;出现了全牛锅、全羊锅、龙飞凤舞锅、鱼头锅、鸭火锅、鸡火锅、山珍锅、粥底锅和冷火锅等。调味则出现了清油碟、麻油碟、干油碟、蒜油碟、茶油碟、蛋清碟等,美不胜收。在火锅的设备和燃料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吃重庆火锅的乐趣和豪放气派,只有身临其境,亲口品尝才能体会。

作为吃货,让我把火锅的吃法经验传授给大家吧!吃火锅的经验应是先荤后素,烫食时汤汁一定要滚开,要全部浸入汤汁中烫食;其次是调节麻辣味,方法是:喜麻辣着,可从火锅边上油处烫食;反之则从中间沸腾处烫食;再次就是吃火锅时,必须配一杯茶,以开胃消食,解油去腻,换换口味,减轻麻辣之感。

每个城市都有不一样的街景,不一样的美食,不过,没有你的身影,似乎都一样,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了,关注吃货天堂,下周一请继续带上128个G的胃跟我一起吃遍各地美食吧。

                           

中国校园之声,青春的声音,我们一起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