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稿库 正文

吃货天堂-为民点心店-20201026

小编 |

吃货天堂之为民点心店

hello大家好,又见面了,吃货就是我,我就是陈思怡。没有什么是一顿饭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就是两顿。辛苦了一天,让我们先来听首歌放松一下吧。

 

(公交车到站提示音)“各路吃货朋友们请注意,各路吃货朋友们请注意!前方到站为民点心店站。请您带好随身物品,准备好128个G的胃,于前方站下车。”

 

相信大部分人对锅贴的记忆,要从学生时代开始细数,2块钱一两的锅贴,是不少人每天的营养早餐。上海人的面食就好那几口,小笼、生煎、烧卖、锅贴,这些亲民小吃大多出现在小巷间、角落里,弹丸之地总能飘出令人迷恋的香味。

 

杨浦有闻名遐迩的“水丰路铁三角”,其实虹口也有自己的“提篮桥铁三角”——为民点心店、舟山路葱油饼和卞阿姨奶茶。巧的是,这三家都由上海阿姨们主理,堪称虹口小吃娘子军。

 

为民点心店也叫“老板娘锅贴”,店面真是很旧,但这是上海犄角旮旯真正的美食小吃。锅贴牛肉汤,完全是小时候的记忆,锅贴皮很薄,完全没有沾牙的感觉,馅肉皮居多,清淡不腻;汤里牛肉卷卷的,有好几片,不是那种河南拉面里薄薄的两片,汤头也是比较清淡。开在惠民路上,上海话“惠名”“为民”不分,店名也算双关。名叫点心店,其实只卖锅贴和牛肉汤这两样东西。价格真是名副其实的“惠民”。一间开在寻常巷落的小食店,有好吃的锅贴。整个小店貌似没有门,外面是包饺子的工作台和一口加热做锅贴的铁锅,收钱的阿姨端个凳子坐在狭窄的入口处,一遍招呼客人一遍聊天。喜欢这样的小店。

 

如果不是因为这样明媚阳光的天气,我应该不会决定出门走那么远的路。嗯,只是去吃一份盆友安利的锅贴吧?

但一出门还是后悔了,天亮得早,这天气不比昆明,当我们暴露在这看起来曼妙的阳光下,立刻被热浪包围、冲昏头脑。

 

终于下车走在这条看到很多居民的小街上,我是陌生人。

这样的感觉同样可以是京都早晨、清迈的街头,也可以是任何一个我们想象了很久终于到的城市,空气中的一起想象都是熟悉的,而我们能得到所有都是陌生。

所以,多么好奇的路,路的那一边就是今天要去打尖的小馆子。

 

这是一间开在寻常巷落的小食店,有好吃的锅贴,和盆友们说了又说的故事。

整个小店貌似没有门,外面是包饺子的工作台接着就是一口加热做锅贴的铁锅,收钱的阿姨端个凳子坐在狭窄的入口处,一遍招呼客人一遍聊天。

 

小店也就沿街一个半开放铺子,操作台、灶台和堂吃座位都挤在一起极其简陋,连空调都没有。我早上8点就到了,店内早就没有空位,已经有两三人在店门口的小板凳上吃起来。有老客人问阿姨,“怎么外面桌子不摆了啦?” “前几天摆了桌子被城管说了呀!只能凑合用板凳啦!”

 

在为民你根本不用担心买到的是不是刚出锅的锅贴。他们的客流量很大,一锅刚出来,瞬间就售罄,没排到的客人只能等下一锅。我在等待时正碰到了一批锅贴快煎完,见到了阿姨们从和面、揉面、擀皮、包馅到上锅煎的全过程。

 

负责揉面的阿姨是身板最强壮的那一位,像是将全身的重量和气力都倾注于手下的面团之中。阿姨们有人负责捏小剂子,有人负责擀皮,有人负责包馅。通力合作流水作业,一眨眼硕大的面团变成一排排月芽儿弯弯。

 

客人们络绎不绝,阿姨们从不会让炉子断档。新包好的锅贴立马煎上,雾蒙蒙热气升起,呲啦啦油星四溅。阿姨可在乎品控了,会挑出她觉得品相不合格的锅贴留在锅边上,油里再煎煎就是她们的员工餐。

 

又是一锅锅贴出炉。搪瓷盘子装起来,马路沿儿上吃起来。现擀现包的皮儿又薄又韧,锅贴底煎得均匀又通透,不沾一点点多余的油水。干香酥脆,是介于黄油酥饼与脆薄片之间的口感。

 

肉馅里不摆酱油不摆肉皮冻是老上海的作派。咬开锅贴溢出来的全是天然鲜美的肉汁,一点都不肥腻。阿姨们做出来的锅贴从皮子到馅子都得体挺括,肥膘与瘦肉相称,焦脆与香酥平衡。真正做到了香而不腻,鲜而不俗,当得起虹口区小吃的门面与骄傲!

 

随手点的牛肉汤只要5元一碗,里面的牛肉片却又多又厚,实诚得很。汤用咖喱粉冲的,听到有老客人嫌味道淡,问阿姨要盐。阿姨口气带着嗔怪,“要捣捣伊再切呀!”“捣古了呀!”“侬口味越来越重了嘛!”……坐在为民吃着锅贴,耳边这样的街坊对话听了着实亲切,又着实遥远。

 

为民点心店周围的商铺大部分已经闭门待拆。不远处的写字楼在马路上投下一大片阴影。可能不远的一天,开了近30年的为民也会悄无声息地消失不见。

 

喜欢这样的小店,一刹那觉得有点像回家。每个城市的老乡都会有这样属于自己邻里间的小店吧。

这不是一间客似云来的店,可能已经过了早高峰,错过了着急上班的人流,大家的情绪都放松下来,只有东家长西家短的八卦是非,和这半咸不淡的伙食。

 

咬开一只锅贴,照例是多汁的肉馅儿,味道调得好鲜美,虽然有点味精味,但这连着面皮和肉汁的食物一到达舌尖,已经觉得满足。

 

去年和神雕侠侣去过南京,吃过人民公社大食堂一般的牛肉锅贴,惊为天人。而今天的这一口举重若轻,并没有多少输场的啊。

 

客人不多,但客人不断,大家都是匆忙的点单匆忙的吃完上路,日子就在这一动一静之间流动着。

吃完出门走在街头,靠近正午了,阳光里好似有蒸汽,蒙蒙的在街道的中央逡巡着。

 

吃了这么多,让我们先来听一首歌休息一下吧。

 

欢迎回来,既然今天的主题是上海的传统早餐美食——锅贴,那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聊一聊上海的早餐文化吧。

 

一直以来,关于上海的“早餐文化”都有所争议,到底有没有?是什么?不像广州、成都这样的美食之都,一日三餐都能寻出让人张口就来、记忆犹新的“代表美食”。上海呢,其实也有,只是它不是单个点心或一道菜,是不高调的悄悄的藏在了家里的厨房间,在清晨家人忙碌操持的背影里,18褶皱汤包皮下裹着的细致和贴心,烫手的瓷碗,传递了从手到心里的温暖,就是在家做的这一顿精致的老上海早餐里……

 

上海的早餐品种很多,丰富多彩。比如众所周知的“四大金刚”:大饼、油条、豆浆和粢饭,美味可口,饱腹感强,经久不衰,深受喜爱。老上海还会告诉你,原来的“四大金刚”是指大饼、油条、老虎脚爪和馒头,后来才换成了豆浆和粢饭,这就是文化的演变。

 

其实,海派饮食即讲究健康营养,又会考虑到经济实惠。毕竟适合大部分普通人家的,才是我们最为需要的。早餐,也不例外。至于本文的主角锅贴,也是上海人酷爱的早餐之一。我一直很好奇,这种形状和饺子极像的美食,究竟和饺子有什么关系?也许锅贴与北方的煎饺有一定的渊源,只是煎饺需要先煮熟后再油煎,而锅贴是包好了直接锅里先水油煎再喷油盖上锅盖烘,做法基本和生煎一样。有意思的是,我以前喜欢吃圆圆饱满的生煎馒头,香香的厚底加上肉丸馅和汤汁实在是美味,而现在我更喜欢吃月牙状底板焦脆的锅贴,汤汁更加鲜美。虽然这两兄弟经常会在同一个锅里诞生,还是各有各的魅力。

 

包锅贴都是有比例的,一般都是一半馅一半面的,各地包成各地的形状,多数都是呈月牙形的。它是底是深黄色的,很是酥脆可口,上面的面皮的软软的并且有弹性,配上各种馅,味道十分鲜美。在别的国家有把饺子叫做锅贴的,比如日本,在东北有把锅贴叫水煎包的。锅贴的口味还是比较大众化的,男女老少都爱吃,是许多地方的特色美食,各地制作锅贴都十分讲究,注重选料,更加注重品质。

 

说到锅贴的来历民间还有一些传说,据说在北宋时期,太祖皇帝因皇太后的死而茶饭不思好多天,这天他闲来无事在宫中走动,忽然闻到了一股香气,就顺着香气来到了御厨房。原来是御厨房的几个厨师,见前几天的剩饺子扔了甚是可惜,于是便把这些饺子扔到锅里煎上打算吃了,正巧被太祖皇帝碰到了,太祖皇帝已有几天没有好好吃饭了,现在正是饥肠辘辘了,就让厨师拿过来尝尝,哪知吃上一口香脆可口,顿感神清气爽,便问这是什么,厨师赶紧胡乱编的名,说是叫锅贴,锅贴由此得名。后来太祖皇帝在大型的宴会上,也让御厨做了这个锅贴,得到全朝上下赞不决口。后来这个锅贴就流传到了民间,经过后世厨师的不断改良,成了今天的样子。但是还有说是一个广东的厨师,偶尔到青岛去吃煎饺,觉得特别的好吃,于是就把青岛的煎饺改良成今天的锅贴的。我发现几乎所有的美食传说总要和帝王将相沾上点关系,也许这就是朴实的老百姓们对于那种不敢奢求的皇家生活的一丝向往。

 

又有说锅贴是有位广东师傅在偶然的机会下,到山东青岛吃了煎饺,觉得很好吃,于是带回家乡,经过改良,才演变成如今的锅贴等。锅贴来源版本众多,我们这里不过多叙说,但锅贴是中国传统美食小吃,这是毋庸置疑,也是不争的事实。并且在全国很多地区都能见到这种传统美食小吃,而且很多人都是吃着这种锅贴美食长大的,对其也是满满的回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以及市场的变化,各种风味小吃也是逐渐走向全国甚至发展到了国外,所以小吃的品牌化之路也是必然,毕竟好的产品有自己的名称,有自己的品牌才能让人记住,才能发展迅速。锅贴也不例外,由于锅贴的来源不一,版本众多,所以现在的锅贴品牌也是众多,但是真正的发展起来并且得到市场认可的品牌也是有限,毕竟美食的制作传承,需要规范的运营、规范的管理、产品的研发创新以及品牌的营销宣传等,美食才能得以传播、得以发展。

 

目前,上海街头早餐店的锅贴价格大约在每两7元至10元左右,一两按4个计算,一般都会买二两锅贴能够让一个人吃饱。当然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再配上一碗咖喱牛肉粉汤,这样搭配着吃更舒服。现在卖传统早点心的早餐店比原来少了很多,毕竟早餐的选择也多了很多,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供求会自然平衡。

 

正因如此,一家好吃的锅贴店更容易吸引很多的食客,口口相传在互联网时代升级为各大美食评论网站和美食类自媒体的一篇篇评价。锅贴的适应性很好,一日三餐,甚至宵夜都可以吃。再加上外卖平台的助攻,锅贴的销量应该不亚于他的好兄弟生煎。

 

工作日,行色匆匆的人们未必有时间去等那一锅锅的锅贴,除非有人为他们先买好,或者打包带走,快节奏是无法享受美食乐趣的。依我看,堂吃是最好的选择,休息日选择去店里堂吃刚出炉的锅贴,温度香味口感刚刚好,在蘸上点醋,那才是美好的体验。一顿好吃的锅贴,可以给你带来幸福的满足感,抵御负能量的侵袭。

 

无论何种风味美食小吃,只要能够为人们带来美味生活、造福于民、造福于社会,就是值得传承传播发展下去。肚子吃饱了,完全没有了乡愁,觉得可以在这个城市里生活下去。很多异乡人就是这样被一个陌生的城市征服的吧。没有一点市井烟火,街坊人情,一座城市会显得刻薄。我只希望我们的上海,终将不会变得太过刻薄才好啊!

 

每个城市都有不一样的街景,不一样的美食,不过,没有你的身影,似乎都一样,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了,关注吃货天堂,下周一请继续带上128个G的胃跟我一起吃遍各地美食吧。

                           

中国校园之声,青春的声音,我们一起聆听!